第76章(第3/3页)

能回京固然是好,可此刻望着一片泽国的巩县,看着百姓扶老携幼,哭号不止,看着洪水滔天,浊浪肆虐,死者枕藉,无人收敛!惨烈的场景触目惊心,望着百姓眼里的绝望,还如何能迈得动步子。

关键是,处理河工方面的事情,工部官员最有经验,他们能根据决口宽度、水深丈尺,极快的制定最佳的堵口方案,及时修复堤坝,将损失降到最低。

救灾贵在神速,若等朝廷再千里迢迢派人过来,便是到达此地,怕也为时已晚,那堤口还不知会决口到何种程度,肆虐的洪水怕湮没的也不只是一县、两县。

人命关天啊。

“回京的事暂且延后。”右侍郎重叹口气,将诏书放进怀里收好,“吾等先快速指挥人将决口堵上,待早些堵上了,再早些归京罢。”

从五月底至六月中旬,右侍郎带人耗在巩县堵决口,所有人几乎没再睡个安稳觉,无不熬得双眼通红。

从京都到巩县的召回诏令一封接着一封,一封甚疾过一封。诏书上的文字由温和转劲急,由劲急逐渐锋利,后来见人迟迟不归,最后几封诏书上的字,已然是字字如刀。

不足半月人已瘦了两圈的右侍郎,握着诏书乎顶不住压力,干瘦的身体摇摇欲坠。可每当他意念动摇时,陈今昭总会及时来上一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到了六月下旬,在连下八道诏令没将人召回后,京都传来了上位者的最后通牒逾期不至,满门同罪。

此令别说吓坏了右侍郎,同时也吓坏了陈今昭。

好在此时决口已近乎完全堵上,剩下收尾的一些事宜,由当地官府来做就成。

火急火燎的收拾东西,右侍郎带着一干人等,再不敢耽搁的疾速归京。

离开河南府的那日,百姓们夹道相送。

既有睢阳、澶州两府的河工们,也有沿河区域的民夫们,自然也少不了巩县这个受灾区域的百姓们。

他们冲着车辆离开的方向不住地招手,有人欢呼,也有人偷偷抹泪。

“小陈大人,大俞头大人,我们会记得你们的!”

人群中,不知哪个汉子嗓门响亮的高喊了一声,陈今昭掀开窗牖,冲着后面的人群也用力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