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3/4页)

像辛家这种收入水平,在县城里算是中等人家了,谁会拿半个月的收入给孩子买个娃娃玩?

也只有那些富贵人家才买得起,而县城里的富贵人家都和杨家褚家熟识,送给他们的娃衣不仅能还一些收礼的人情,还是极好的广告。

杨继学和褚亮买完了娃娃后在辛长平的带领下开始参观这个铺子,宋氏刚开始摸索她娘亲的绣技,如今铺子里摆的绣画还是她以前的作品,虽也好,但不至于让他们惊奇。

至于一楼挂着的普通成衣,更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反而是夸奖了那干净的净室,褚亮还说:“我娘子出来逛街常常抱怨这外面的净室脏乱,你们这铺子倒是贴心,我回去便和我娘子说,让她下次和好友出来逛街定要带她们来你们家铺子逛逛。”

二楼分门别类摆着的布料丝线,桌上摆着几本花样子,给要定做衣裳的客人挑选用,和一楼一般有一个小隔间,二人问了知道是更衣室,又夸了半天细心周到。

杨继学今年不再去滨州,而是要在潍县待到下半年,等他爹杨怀恩出了父孝,便要和杨怀恩、杨怀德一起出发去京城,杨怀恩去上任,杨继学和堂叔杨怀德则要参加明年的春闱会试。

他娘子如今正帮着他娘亲管家,入了春天气渐渐转暖,杨家有自家养着的绣娘,主子们的衣裳倒是很少在外面做,但家里仆人们一年是要做三套衣衫的,春秋一套,夏季一套,冬季一套,这些衣裳家里的绣娘可做不过来,都是在外面的绣庄买的成衣。

杨继学刚瞧见辛家绣铺一楼的成衣版型流畅,针脚细密,倒是想要照顾照顾好友家的生意,便提了一句:“我家仆人近期要换春衫,倒是要买百余件成衣,只是若是嫂子一人肯定做不

来,你们可请有绣娘?”

锦绣阁如今就宋氏和崔慧娘两个绣娘,今日是为了赶吉时揭招牌,宋氏他们特意早到了些,过会儿崔慧娘也该到了。

百余套仆人的成衣,不用绣花,两个绣娘一人裁剪一人缝,一日可做个三五套,百余件得做一个月,宋氏不知这时间会不会太久,便问:“什么时候要交货呢?”

杨继学想了想,说:“大概三月中旬吧,那时天热了,夹衣便穿不住了,得换单衣了。”

宋氏心想那差不多就是一个月的交货时间,两个人做有些紧迫,不过还有何婶子,她若加进来,二十天左右就能做得,便说:“我们有三个绣娘,倒是可以完成。”

杨继学便说回去就和他娘子说,到时候安排家里的管事来与宋氏交接。

褚亮一心读书,对他家里的这些杂事从没管过,当场便没吭声,只是想着回去也要问问他娘子,家里仆人的衣服是不是也要做?要做的话以后就都交给锦绣阁做。

杨继学和褚亮参观完了锦绣阁,招呼了在外等的家仆来抱着木偶娃娃的木匣子,便告辞离开。

今日第一单生意进账了十五两银子,倒是真没想到。

这一套娃娃的成本,六个木偶四百八十文,木匣子和那套迷你家具是辛月前些日子刚想到,托了二叔辛长安另打的,说好了卖出一套便给辛长安两百文,百三的税费九十文,合计七百七十文,剩下的二两二百三十文便是娃衣的收入。

这娃衣用的主要是做衣服剪下的碎布,这布可以说没有成本,东西小用的绣线也有限,这一套五百文的娃衣主要是用了些小米珍珠,碎宝石,但是这些的成本一套也在一百文以内,减去六百文也有一两六百三十文的利润,今日卖出去了五套,便是盈利了八两银子。

至于送出去那二十套娃衣,是为了还杨继学和褚亮送礼的人情,辛月跟辛长平单要了二两银子平账。

宋氏在一边瞧辛月记账,见这小小的娃衣这么挣钱,卖出去一套的利润都快赶上做两套真人成衣的工费,不由得咂舌,这娃衣虽然精细,可她和崔慧娘一天都能做十余套,要是这钱这么好挣,她都要懒得接那普通成衣的活了。

宋氏揉了揉自己的脑门让自己清醒一点,这人偶娃娃的价格这么高,可不会日日都有人跟杨继学、褚亮似的一买买几套,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做衣服挣钱。

没多久崔慧娘来了店里,听说铺子今日已经开了张,卖了笔大单,也是高兴极了。

宋氏想着她绣她娘亲的绝技针法愈发熟练,后面她要专心绣那大幅绣画,日后这娃衣干脆就都交给崔慧娘做,虽崔慧娘主动签了契约说出师前不要月钱,但宋氏不是那种剥削她人的性子,她想那娃衣日后便给崔慧娘提成十分之一,若是一个月能卖出个十余套,崔慧娘也能有几钱到一两银子的收入。

若是真的接下杨家仆人成衣的活,到时候杨家给的工费,也给崔慧娘和何婶子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