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3/4页)

杨怀德听辛盛这意思,应是对杨芸娘无意,但听他如此自谦,那岂不是自己要招他为婿,他也要说一句不配?杨怀德顿时急了,忙说:“辛盛你这般才华,岂能被出身限制,以你之天份,将来定能改换门庭,身居高位,正该娶一个出身好将来能撑起事来的娘子。”

辛盛如今还没开窍呢,对他来说娶妻成家是必然的事,倒不觉得羞涩,和先生又一贯亲近,亦师亦友几乎无话不谈的,便认真的和先生讨论起来,说道:“先生总是看我好,可未来如何终是虚幻,世人多是看现在不看未来的,我若娶妻,并无那么多要求,只要品性好能与我安度一生,不论未来我是否能身居高位,都将不负于她。”

杨怀德听了辛盛这番话,内心倒是更加看中辛盛,他并不把自己的才学和未来的前途看得多么了不起,反而如此脚踏实地,又有一颗赤子之心,杨怀德若是先前有八分急迫,如今都提到了十分,他轻咳一声,暗示道:“谁说世人皆短浅,只看现在不看未来,你先生我便是个目光长远之人。”

辛盛一听,初时以为先生只是单纯的表达对自己的看好与期盼,这种话先生往日也常有表达,只是瞧见先生此时脸上颇不自在的表情,辛盛才多想了一下,结合刚刚说的婚事,莫不是先生有意招自己为婿?

辛盛对上杨怀德的视线,疑惑的喊了一声:“先生?”

杨怀德见辛盛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干脆抛下那点子尴尬,直接说:“你知我过几月便要进京赶考了,明年春闱若得中,大概率要去外地为官,你师娘身子弱,师弟还年幼,我不愿他们陪我在外奔波,你师妹更是年岁尴尬,到时要是陪我在任上,总不能把她许给当地之人,日后离得远一生也难见几回,可把他们留在家里,还不知我几年

外任才能有机会回一次潍县,你师妹的亲事我不亲自把关终究是不放心的,我想在我离开之前便把此事安定下来。”

辛盛听完彻底确认了先生的意思,虽婚事大都是父母做主,但世人尊师重道,亦有师父为徒儿操心介绍的,招徒儿为婿的亦是不在少数,辛盛身边便有三叔三婶娘为例。

所以对先生所说之意,他倒也不太震惊,只是虽向来知道先生看好自己,但辛盛也从没肖想过先生能愿意把爱女许配给自己,毕竟两家出身着实不相配。

先前听说与杨叔叔之女的婚事,辛盛完全是想都不愿意多想一点,可对先生所说之事他却放进了心上细细思量。

先生这般才学品德,师娘亦是善良温柔,师妹虽未见过,但观其父母便知定是个极好的女子。

以杨家的出身,待明年先生春闱高中,师妹在贺州世家里绝不会寻不到如意的夫家,先生之担忧其实并无必要。

这更加说明先生是真心想招自己为婿的,辛盛觉得自己何德何能,竟得先生如此倾心相待。

但他并不是个矫情的人,既然体会到先生的真情厚爱,他便没有再虚言推脱,郑重的起身行了一礼,然后说:“婚姻大事还需爹娘做主,等此次书院放假回家,学生便告知爹娘。”

这倒是应有之意,杨怀德没有意见,而且既然辛盛这般说了,那便是他是愿意的,杨怀德顿时觉得此事已成,毕竟他虽主动示意想招辛盛为婿,可却不是因为他女儿难嫁,相反在潍县甚至东安府,没有哪个好人家是他女儿配不上的,辛盛的爹娘只要不是傻子,就不可能非不愿与他结亲。

辛盛抱着毛笔心事重重的回了书院,杨怀德的娘子余氏才来了书房寻夫君,问:“辛盛可愿意?”

杨怀德舒畅的一笑,说:“你近日与欣娘提一提,到时安排辛盛与她相看一次,不过他俩郎才女貌的,也就走走形式,肯定不会互相瞧不上的。”

余氏出身临安府另一大户余家,余家和翟家比可不差什么,只是两家一个是顽固守旧派,一个家风更开放随意些罢了。

毕竟余子山可是余家嫡支,明明一身才学,却不科举求身,余家都能容他纵情山水,甚至还在遇仙山替他建造别院,让他便是居住在山里,也能舒服的度日。

观此就知余家家风如何了。

余氏因为夫君的缘故,也常常见到辛盛,对其人品样貌都挑不出毛病,才学更是得夫君高赞,常常说自己不过是仗着年纪虚长,才有机会为其师,其实真论天资才学自愧不如。

余氏没有翟氏那般看中出身,便瞧辛盛怎么瞧都顺眼,于是高兴起来,笑着说:“那好,我明日便跟欣娘提一嘴。”

辛盛的婚事有了新发展,家里可皆不知。

辛长平回家倒是和宋氏提了一句:“娘子真是料事如神,今日含璋来寻我,好生愧疚的说结亲之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