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2/2页)
辛长平自嘲的笑道:“若是八月为父乡试再不中,就要落到盛哥儿身后去咯。”
辛盛忙说:“山长都说爹爹今年极有把握,爹爹今年必能高中。”
辛长平自然不是那等会嫉妒自己儿子的人,他极欣慰的说:“有子如此,为父这辈子已经满足了,但皇上都对你有一番爱护之心,为父更该努力,在你长成之前,尽量为你遮风挡雨,今年乡试,为父必将全力以赴,明年先你一步去见识一番春闱盛况!”
次日父子二人皆是一副神清气爽的面色,客栈的掌柜还凑上来说了一句吉祥话:“瞧您二位的神采,明日必然会有喜报落在我这小店了!”
辛长平笑着说:“借您吉言。”
他们都还惦念着昨日说书先生讲的故事,便寻了个食摊吃了份朝食,然后目的明确的朝着昨日的茶楼走去。
却不知为何一路上遇见许多人都在讨论成帝与明相的故事,起初听到他们还颇有兴致的凑过去听两句,等发现很多人都在讨论后,辛长平的面色渐渐凝重起来。
走到昨日的茶楼外,他仔细的看了看茶楼的招牌,果然在角落里看到一个周字。
辛盛也瞧见了,轻声问:“这是皇家的产业?”
辛长平点头说:“周乃皇姓,这茶楼便不是皇家的产业,也是皇家宗亲的,贺州有几家皇室宗亲,怕是有不少酒楼、茶楼是他们的产业,估计不止这一间茶楼有说书先生在讲成帝与明相的故事。”
辛盛立刻了然道:“说成帝与明相的功绩,定略不过当
初的土地改革之政,看来这不是简单的说书,应是要引导舆论,提及旧事了。”
辛长平点头,拉着辛盛进了茶楼,寻了处角落坐下,轻声说:“听听就知道了。”
今日到茶楼的读书人似乎换了一批,辛盛扫了一眼,没瞧见眼熟的,正好也不会有人认识他了,便安心的望着台上的说书人,等着听今日的故事。
今日接上文,正说到安州旱灾,还是皇子的成帝被派往安州赈灾,为了得知真实的消息,成帝乔装改扮隐姓埋名,装作一外地行商。
明相当时还是一个安州世家的公子哥,他父兄早死,家业早早就落到了他手里。
和其他关紧门户生怕灾民上门乞食的大户不同,明相主动开了自家的粮仓,和本地官府一起每日发放救济粮。
有那老弱者,他便一日两碗稠粥的供应着,若是青壮的汉子与妇人,便召集起来四处挖井、挖渠。
成帝走遍安州,见其余府、县都是处处民不聊生,却在明相所在的安乐县见到一副勃勃生机的景象。
从当地民众口中得知明相所作所为,成帝大为震惊,他见多了自私自利的世家子弟,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明相这般舍己为民的怪胎,不禁刻意接近,和他结交成为知己。
后来朝廷四处筹集的赈灾粮到了安州,成帝自揭身份,把明相带在身边帮忙处理赈灾事务,等安州的旱灾平稳度过后,成帝作为皇子,得到了他父皇的青睐,被立为太子,明相则被成帝招募进了自己的幕府。
明相乃是一奇人,他是国朝立国以来唯一一个身无功名却高居百官之首的人,也是一个主动散尽家财的人。
当初他主持的土地改革以安州为试点,世家皆讽刺他自己便出生世家,却甘做皇家鹰犬,替皇家抢夺世家土地。
明相到了安州第一个去的便是自家所在的安乐县,将吴氏宗族解散,自家名下的土地全部分给百姓,一亩都不留,放下来话来:“世上再无安乐吴氏,我乃安乐县一小民。”
见识了明相的决心,再又有跟随成帝四处作战满身嗜血之气的军队在侧,安州世家或迫于武力压迫,或迫于明相承诺的海贸巨利,抱紧的同盟起了裂痕,被逐个击破。
安州的土地改革进行得还算顺利,不少原本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却只有两三亩薄田的百姓,纷纷获得了产出足够养活自己的土地。
指望安州大乱起来的其他州府的世家见状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