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2/2页)
“辛盛!”经安总管提醒,周祺立刻想起去年那个年幼但才高的贺州少年,对方既是国朝唯一一个经义题一题不错的人,最后那道他自己亲自出的策论题也答得甚好、甚妙、甚合他心意,只是因为对方实在年幼,周祺怕小树易折,才拖了一年,准备今年再下旨赐他举人出身。
同一个籍地,又是同姓,必然是关联极深的人。
周祺还记得当初那辛盛的文章,便怀着很大的期望去读手里这篇文章。
其实今日这考题,周祺并不是真的指望这几百贡士能给出什么绝妙的好办法,只是想让他们明白,朝廷开科举取士,要取的是什么样的官员,让那些出身世家的贡士好好想一想,得了进士功名授了官之后,若要帮着世家欺压百姓替世家百般遮掩,可莫怪皇家无情。
也让那些出身平民的贡士知道,皇家与他们是站在一处的,他们最好是和皇家团结在一起,莫跟如今朝堂上一些忘了本的官员一样,穿上一身官皮就与往日欺压自己的人勾结到一处去。
说是求策,其实是让他们写个站位的投名状罢了。
至于如何让好不容易从世家口里掏出来的土地,不要未来又被世家使了手段从百姓手里弄走?其实百余年前,明相早就给出了办法。
可周祺没有想到的是,百余年后竟然真的有人能给出和明相差不多的答案来。
握在手里的这篇文章其实没有很长,周祺早已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却怎么也放不下来。
每读一遍,他的眼神便火热上一分。
土地国有……土地国有……
周祺终于大笑出声,放下考卷起身说:“成祖当年有明相相助,朕亦有自己的贤臣!”
安总管见状疑惑出声:“皇上,可是这答卷甚是合您意?”
周祺先是摇头,后又点头,说:“不单是合朕意……安公,快把这位辛贡士请来与朕相见,朕有许多话要问他。”
安总管正要动身,大殿的学官又派了人过来送考卷,周祺皱眉说:“安公且慢,那前殿外不止有辛贡士一人了,先等我看完这张考卷再说。”
周祺接过考卷一看,瞧见这考生的籍贯便疑惑出声:“竟又是贺州东安府潍县人,潍县黎山杨氏,看来是个世家子,不知与辛贡士是否有交集?”
安总管觉得这黎山杨氏略有耳熟,一边在脑中思索,一边回皇上的问话道:“同县考生,同科赴京赶考,想来不会不相识。”
周祺点头认可安总管的话,一边展开细看,一边说:“正好,看看这世家子中第一个交卷的人,能写出什么文章来与朕!”
周祺本以为世家子都得纠结许久最后才能作答,没想到竟有一个不比辛贡士晚多久交卷的,心里便也来了兴致,细细看这世家子的文章。
看完之后周祺面上的神情十分复杂,有赞赏,又有些犹疑不定,疑惑的问:“这真的是世家子吗?这文章做得,都快把他们世家的亵裤剥了个干净。”
安总管正好想起来此人出身,闻言便解释道:“皇上,这位杨贡士,应是吏部尚书齐大人的唯一弟子,吏部主事杨怀恩的族人。”
“原来如此。”周祺闻言笑了起来,说:“难怪了,齐大人可是得父
皇亲批的清明贤臣,若不是受大皇兄牵连,如今内阁里端坐的许就不是萧相,而是齐相了。”
安总管知道皇上对萧相意见甚大,自然不会替萧相分辩,而是出声附和道:“论出身自然是齐相知民生疾苦,萧相说是平民出身,可家有贵亲,一路读书科举顺风顺水没少受贵亲资助,如今位高权重,自是免不了受恩情相挟,要投桃报李。”
“相挟?”周祺冷笑一声,道:“安公不必为他粉饰,若只是受恩情相挟,萧相之子何以藏有数十万家财?当初齐大人被罢官抄家,连着齐夫人的嫁妆在内,才不过抄出来百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