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2/2页)

于是侄女儿月娘说等确定了数量,再留够褚家要的数,剩下的便给要订货的商家发订货单,拿到订货单的过两月便可以来取货,没拿到的就不用等了,等再一下批再来买吧。

谁知这消息放出去,那外地来的商人都不敢走了,就在清水镇上的客栈开了房住下,每日都跑到长河村来混脸熟攀交情。

见他们外来的商人这样,潍县本地的商人也跟着日日来长河村守着,别自己家门口的货,最后全被外地人抢走了。

所以听到徐乙说自己是来买绸布的,辛长康忙说:“你帮我们送信也不能答应先给你绸布的,我们辛氏讲究公平,连我们股东胡娘子家的绸布庄要买绸布,都派了人来候着放订货单呢。”

见辛家人误会,徐乙忙摇头解释道:“嗳,我没那个意思,我只是想讨点喜钱回去给我孩儿戴着,保佑他们聪明伶俐。”

辛长康听了这才松了脸色,笑着问:“这样啊,那没问题,不止给你喜钱,回来还请你喝喜酒,你家几个孩子?”

“那好,那好,喝了状元郎的喜酒,我自己也能蹭点喜气。”徐乙高兴的笑起来,听辛长康问他有几个孩子,他不好意思的说:“还没生呢,我去年才成的亲,先备着早晚能用上。”

辛长康被逗笑了,说:“那好,你骑着马快,帮我去黎山脚下的杨氏居地,到黎山书院帮我把我大侄儿接来,他叫辛盛。”

徐乙一听,笑着说:“状元郎家的少爷吗?怕不是将来又是一个状元郎!老爷放心,我定好好把少爷接来!”

辛家出了辛长平这个状元郎,已经是改换了门楣,若是他儿子辛盛再中了状元,那这辛氏可就彻底翻身了,两代状元起码能保辛氏五十年,听徐乙这话辛家两兄弟自然高兴,辛长康笑着说:“借你吉言!”

辛长安瞧了眼弟弟,问:“单把盛哥儿接回来,那你家砚哥儿怎么办?”

辛长康一愣,是了,忘记自己大儿子辛砚也在黎山书院念书呢,他尴尬的笑了笑,问徐乙:“你那马可能坐下两个孩子?”

徐乙忙说:“我还有个同伴,骑着健壮的大青驴,跑起来不比我的马慢多少,我们一块儿去定能把少爷们都接回来的。”

徐乙快步跑回村口,何安胆子没徐乙那么大,没敢跟着徐乙一块儿混到辛氏族人里,一个人在长河村的村口牵着自己的大青驴和徐乙的老马。

徐乙忙拜托何安同他一起去接状

元郎家的公子,何安自然没有不乐意的,那可是状元郎家的少爷,他这辈子也没见过这种人物呀,高高兴兴的随着徐乙一块儿又朝着来时的路返程回去。

而辛长安和辛长康两人架着驴车往潍县县城赶,先去了朝市街的锦绣阁把宋氏喊出来,宋氏一听自家夫君考中了状元,喜得眼角直掉泪,跟徒弟崔慧娘和掌柜齐菡娘交待一声便上了驴车。

他们架着驴车回到了辛家的宅子,今日辛月在家里,听见动静出来查看,见娘亲和二叔三叔一块儿回来,忙上去问:“娘亲,二叔、三叔,发生何事了?”

宋氏眼角带泪,但嘴角的笑合不上,搂着女儿高兴的说:“月娘,你爹爹他考中了,中了状元!”

辛月听了又惊又喜,前几日家里才收到爹爹的来信,说他考过了会试,排在第五,家里人已经是高兴至极了,谁知殿试爹爹竟然还能一飞冲天,当上了状元郎!

宋氏去屋里抱小儿子辛年,辛月欢快的跑去喊姑母,等一家子人都收拾好了,辛长安已经帮着把飞毛腿套上了车,两兄弟一人架着一辆驴车,带着嫂子、大姐和侄女儿、外甥女、侄子一块儿往长河村去。

辛月瞧这路线奔着出城去了,忙疑惑的问:“不去接哥哥吗?他还在书院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