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第3/4页)

辛月瞧见沈砺眼中明显的

懊恼与通红的耳根,心中觉得这个弟弟有些可爱,辛月有些想笑,但想着男孩子肯定爱面子,若听到自己笑,怕是要多想觉得自己嘲笑他,便把笑意硬压了下去,只说:“沈家哥哥小心着些。”

还没登上黎山,这表兄弟轮着出糗,已经把辛月逗得心情愉悦了许多,辛月忍不住在心里自省:我是这么恶趣味爱看人出糗的人么?

是么?

接下来的山路,姜南星老老实实再不敢作妖,只是仗着自己熟路,要求走在最前头带路,辛姑母跟在姜南星身后,拉着年幼的郭玉娘,时不时的回头看顾一下辛月。

辛庆本来想跟在堂妹身后好照应的,但是经过刚刚的事情,他觉得姜南星和沈砺都太弱,把沈砺留在后面断后他也不放心,干脆便让沈砺走在辛月后面,他跟在沈砺身后断后。

黎山着实不是什么陡峭的山,一路顺顺利利的便到了山顶,山顶竟然还有一个造型古朴的木亭,亭上还挂着一块匾额,写着:静心。

姜南星重新起了兴致,笑着给大家介绍道:“此亭名为静心亭,据说是山长年幼之时性顽劣坐不住,齐大人当时在杨家为师,为了磨炼山长心性,每日带着山长上山伐木,最后亲手盖了这间小亭,这匾额便是齐大人手书。”

辛月只见过杨家老夫人,杨怀恩她倒是从未见过,只是从爹爹和哥哥嘴里听说的都是一个睿智长者的形象,倒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往事。

走近这个古朴的木亭,往下望便可瞧见黎山书院的全景,今日休假,书院里没有学子,只瞧见一些仆人在清扫书院的落叶,还有女仆在从学舍里抱着床单出来洗刷晾晒。

姜南星凑过来指着学舍和辛月介绍道:“月娘妹妹,你瞧,那靠角落那间学舍就是我们与你哥哥住的那间,门口还有一棵大树,夏日蝉鸣阵阵可烦人了,我连入睡都难,可你哥哥伴着蝉鸣还能背书,辛盛他真是个怪物。”

这怪物可不是贬义,只是凡人对天才的赞叹。

耳朵里听着姜南星对哥哥的夸赞,辛月浮躁了多日的心境渐渐平静起来,想来便是去了京城,哥哥还是会如在潍县一般努力,国子监里许是也会出现哥哥勤学的传说。

自己也该努力起来,本就是为了经营好商行,才忍着离别苦与爹爹娘亲、哥哥弟弟分隔两地。

若还整日打不起精神,商行的事情若是出了纰漏,对不起同样忍受离别的苦爹爹娘亲、哥哥弟弟,对不起商行努力做事的工人,对不起准备靠着商行吃饭如刚刚那位热心的杨氏族人,更对不起发下宏愿要干出一番事业的自己。

一群人在黎山顶上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顿饱饭。

这么大的食盒,里面被辛姑母装得更是满满当当,可竟然一点都没剩下,辛姑母笑着说:“果然这爬了山,肚子饿,就是吃得多些。”

下了山,去那户杨氏族人家接驴和车,那户人家细心的把车架从飞毛腿身取了下来,见辛月来接才帮着一起套上,那家的小孩还依依不舍的给飞毛腿嘴边喂了根萝卜。

杨氏族人笑着说:“大管事家的驴真是灵性,我家幺儿前些时日淘气上树摔坏了腿,坐在家里不能跟着哥哥们出去耍,只能坐在院里哭着生闷气,您家的驴主动到我家幺儿身边趴下,顶我家幺儿上它背上,带着我家幺儿跑了半天。”

飞毛腿不客气的咬住胡萝卜“咔吧咔吧”的嚼碎了咽下,辛月和郭玉娘对视一眼,纷纷想起了去年初见飞毛腿的时候,都笑了起来。

架着驴车出了门,还听到院里主人家小儿痴缠着爹爹:“爹爹,买一头这样的驴回家养吧。”

杨氏族人宠溺的回他幺儿道:“等这个月的桑叶钱结了,你的腿也好了,爹爹带你一起去骡马市买驴去。”

辛庆架着驴车先绕路去了姜家,把姜南星和沈砺放下,姜南星刚要和辛月挥手道别,突然想起一事,忙说:“月娘妹妹,明日起我就不去书院读书了,我阿爷说要送我去药堂学徒,到时候我把地址告诉你,你若有事只管来寻我,我若不在家必是在药堂做事呢。”

辛月忙点头应下,平时听姜南星与哥哥聊天,早就知道姜南星是个不爱去书院读书,也没有读书天分的孩子,这科举比现代高考可还要难出数倍,便是现代都开始鼓励孩子多元发展,不要死磕高考,辛月觉得姜南星放弃读书并不是什么坏事,他家算是医药世家,真不如好好学医去。

本来和表哥一起还好,如今表哥要去做学徒,倒不知道有没有时间能和自己一起去辛家了,沈砺犹豫了一会才开口说:“月娘妹妹,你们的作业我明日带到书院去再看,下回放假我再送去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