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因为上次宋惜娘托了萧蝉织了金丝罗,辛月以此为灵感,又让织工们用银丝织了银丝罗,让宋惜娘借鉴夜空星河的颜色配制染料。

能看得见银河的夜空并不是纯黑的,似黑、蓝、紫糅杂在一起,宋惜娘调配了数次染料,才终于达到了辛月想要的五彩斑斓的黑,其间有银丝露出的点点银光,正似夜间银河中的繁星闪烁。

瞧着染成的布料,都不用做成衣裳,辛月直接把它往身上一披,走动之间银光闪烁,谁瞧了都说辛月好似身披银河,这款布料得到了商行股东、管事们的一致赞同,被定为送去参加丝织大会的布料之一,取名为玄星罗。

因为此次丝织大会的名头是为皇室选丝织贡品,辛氏商行正好有皇上派来辛氏商行的内监大人,这可是现成的外援,不用白不用,辛月特意请了内监大人来,请教他皇室都用何样的布料做常服与礼服。

在内监大人的教导下,辛月上了一日宫廷服饰课,内监大人说皇上与皇后、太后礼服都穿明黄,宫中的绣娘会在明黄的绸布上用彩色丝线绣上龙、凤和祥云,至于常服,除了正红只能由皇后与太后穿戴,其余的颜色便是大家喜欢穿什么便穿什么了。

辛月又去胡娘子的绸布庄里把江州所有的布料都翻看了一遍,胡娘子家的布庄布料齐全,江州的绫罗绸缎应有尽有。

辛氏商行如今绸有玄紫绸,罗有三色纱罗、金丝赤霞罗,银丝玄星罗,却没有绫和缎。

绫多用于装裱字画,用作制衣耐穿性低,多用作睡衣,如今时间紧,辛月便不急于制作这类织品。

至于缎,胡娘子家的绸布庄里便有福寿纹和竹纹的缎,福寿纹都是年长者用得多,竹纹则是读书人追捧。

江州来的织工善织缎,辛月便托她们三人研究织出花纹的缎,牡丹富贵,莲花清雅,先织出这两种拿去参加丝织大会,后续还可以再开发别的花型慢慢丰富花缎的品类。

看完胡娘子家绸布庄的所有布匹之后,辛月确信了,江州的丝织行业发展至今,还少了两种她知晓的布料。

绫罗绸缎锦绣纱。

江州的丝织品里没有锦,也没有纱。

辛月不是服装、纺织专业,也没有学过古代服装史,她对古代布料的了解全来自于从小到大看过的古装影视剧。

她记得纱,是比罗更薄的一种布料,至于锦,好似是由多种彩色丝线经纬交织而成。

纱,辛月托给了族中一位婶娘,这位婶娘不知为何,极爱节省

丝线,大家都织罗,罗本就轻薄,她织出来的总是比别人织出来的更轻薄些,辛月仔细盯了她许久才发现,她用丝比别人用得少了些许。

辛月问她为何,这位婶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回答道:“我以前就在家织麻布,我家孩子多,单给谁做新的会被孩子们责怪偏心,只好都做,可都要做衣裳用的布料太多,以前家里又穷,只能试着用更少的线织出更长的布来。”

这位婶娘还以为自己这样会被责怪,忙说:“大管事,我日后定然控制自己,多用些丝来织布。”

辛月却连连摇头,单独拉了她出来说:“你日后不跟大家一样织布,单研究如何用更少的丝线织出更轻薄的布来,最好织得薄如蝉翼那才好呢。”

这位婶娘听了辛月的要求颇为不解,这布料越薄越透,若比罗还轻薄,薄如蝉翼,那布料如何做衣裳?谁能穿得出去?

听了这位婶娘的疑惑,辛月忙和她解释:“婶娘,这一层布料薄如蝉翼定然是透的,可是这布料轻薄,做衣裳时多用几层,层层叠叠便不透了。”

可听了辛月的解释,这位婶娘心中疑惑更多,又要做得薄,又要多用几层布,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可见辛月表情坚定,这位婶娘便压下了心中的疑惑,她没再多问,只按着辛月的要求去试。

她是农家女子,小时候和同伴们也捉过蝉来玩,蝉翼有多薄她是知晓的,她曾举着蝉翼看人,几乎能把蝉翼后的人看得清清楚楚。

织出几尺她便伸手在布料后面,从前面看,看不见手,那便还不够薄。

这么试了许久,终于有一天,她举起新织的布料瞧见了自己的手,也能瞧见布料后面的所有人和景,她忙举着这节布料去寻辛月,问:“大管事,这可够薄?”

辛月见这位婶娘高举着布料,布料后便是她的脸,辛月隔着这层布料瞧见了她的脸,脸上的五官和表情都看得十分清楚。

这布料真的能如蝉翼媲美,薄如蝉翼可称纱。

辛月肯定了她织出的布料,说起来一直叫她婶娘,还听别的族人叫她林氏,却不知她的名字。

这纱是她织出的,辛月便想用她的名字命名,于是问她:“婶娘,你的闺名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