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第2/4页)
小丫鬟跟施维自在惯了的,拆台道:“那是因为咱们能拿到辛氏的布料,若不然谁会看都不看就买咱们的衣裳。”
“那不就是我说的人和吗?少爷我慧眼识英才,去年一眼就瞧中了辛氏丝坊,和辛大管事定下合作。”施维“唰”的打开折扇,如今还没到炎夏,并不算热,他拿着扇子便只轻摇了两下,只为了耍帅用的。
去年他爹虽被他娘亲说服了答应他经商,但他离家前他爹还是给他泼冷水,说在外经商和他在书院挣同窗的银钱可不是一回事,没那么容易,等着看他栽跟头后灰溜溜的归家老实读书呢。
现在他就等着这些货出完,好拿着大笔的银两打他爹的脸,让他小瞧自己,自己就是那天生经商的材料。
刚到六月初,出京大半年的连玉终于带着成箱的田地册子回到了京城,同行的辛祝被他安排到了驿站等候皇上召见,他则带着这些田地册子回到了宫中。
离京大半年,但连玉一路都常常给皇上写信告知任务进度,皇上与连玉算是一起长大的,感情深厚,也常常回信给他,虽然分别了大半年没见,但并无什么生疏之意。
连玉进了宫听小徒弟说皇上正在召见大臣,便先回到了自己在宫中的居所洗漱一番,去掉一路奔波的尘土,等收拾好了便到皇上的御书房外等候召见。
又等了约摸半个时辰,御书房里走出一个眼熟的老大人,连玉忙上前问候一句:“齐大人。”
本朝后宫宦官不干涉前朝政务,是以文官对宦官并无恶感,齐大人见到连玉还关切了一句:“原来是连总管,说来许久未见到你了。”
齐大人走后,连玉的徒弟郑芝在连玉耳边小声说了一句:“萧相之子因江州税银案牵连进去,如今萧相告老,皇上有意立齐大人为相,最近时常召见问策。”
连玉点点头表示知晓,里面皇上唤人,连玉便快步走了进去,进去便先跪下磕头道:“皇上,奴才不负圣恩,已将九州各世家田册带回宫中。”
“好!好!好!”周祺连道三声好,虽然先前便常在连玉信中知晓以蚕换田的进度,但此刻尘埃落定的欣喜还是远胜于前。
周祺从椅子上起身,走到连玉身前亲手将他扶起,激动的说:“连玉一路辛苦,此番为国为民,当记你一大功。”
连玉顺势起身,闻言忙说:“奴才微末小功不足道也,此番功劳皆为皇上和明义公主殿下。”
周祺摆摆手说:“明义自是首功,但你与辛氏辛祝舟车劳顿,步仗九州,自有一份大功,就莫要推脱了。”
说完周祺兴奋的问:“那些田册何在?快送与朕瞧瞧!”
连玉忙回道:“都在侧殿放着了,奴才这就让人抬进来。”
“不用抬进来,朕亲自去瞧。”周祺连忙拦下连玉,九州各地世家的隐匿田册,想都想得到得有多少,他自己一个人又不可能整理完这些田册,还是要送到户部请户部官员整理归册,搬来搬去的没有意义。
周祺抬脚往偏殿走,一边走一边嘱咐这些日子在他身边听宣跑腿的郑芝:“去传话让户部尚书、侍郎和田亩司管事辛长平进宫。”
郑芝得令忙领命去宣召,如今师父回来了,他便安心去传话了,反正有师父在皇上身边伺候,他没什么可担心交待的。
周祺进了偏殿,便瞧见殿中堆放了数十个大箱子,箱子都上着大铜锁,跟在周祺身后的连玉忙从怀中掏出一盘钥匙来,发出丁零当啷的响声,一瞧这上面便有好几十把钥匙。
皇上也不细看,便只说:“你随意打开一箱,让朕瞧一瞧便是,等户部的人来了,便将箱子和钥匙都交给他们。”
“是。”连玉点头,忙上前去打开离皇上最近的那个箱子,掀开箱盖。
周祺也不用连玉拿田册出来递给他,他自己走到箱子边俯身弯腰拿出几本田册来瞧,巧了,这一箱里都是江州世家的。
周祺打开田册大致的看了几眼,意味深长的笑道:“你们行事可隐蔽?没被外界得到风声吧?”
连玉点点头,他们一路并没有大摇大摆打出钦差仪仗,而是到了一地便悄悄请来当地世家家主私谈。
到江州之时,正赶上了重兵围城,清查江州织行上下税银案的时候,江州的大小世家都乖巧得很,一听来意便哐哐往外掏田册,哭着喊着要加入皇家与辛氏的蚕所联盟,是连玉他们这一行最少费唇舌之地。
连玉不知道的是,江州那些世家虽有被皇上重兵恐吓到了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是江州上面顶着蒋、徐二家,其余世家本就有些喘不过气来。
桑蚕之利远胜米粮,江州自有了丝织行业起,便少有农田,反正隔壁便是湖州,江州人有钱便不怕没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