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第3/4页)
辛月推脱不得,只好跟着一起来了,本以为是御驾到了再跪下行礼,谁知他们站在十里处,这县令还派人去了二十里外候着,远远看见了御驾旗帜,便跑回来通知。
他们这一群人还没瞧见御驾旗帜便齐刷刷的全跪了下来,辛月总不能鹤立鸡群的站着,只能跟着跪下。
又因为御驾迁就身后跟随的百姓,速度比人快不了多少,二十里的行程足足走了一个时辰,辛月便足足跪了一个时辰。
还好这宫中的药膏效果极好,刚刚宫女揉搓的时候除了触碰的疼痛外便感觉到阵阵清凉之意,现在被凉意包裹着,剧痛的感觉淡去了不少。
既然辛月已经上了御驾,辛姑母和郭玉娘又前几日便和二叔一家先回了长河村,提前准备迎接御驾的事宜,便不需再去城中接人,于是御驾在潍县没有进潍县城中,而是直接转弯往长河村去。
御驾还未来,早有流言传进了辛月耳中,她刚刚没看到那些传言中追随御驾的百姓,便问皇上:“皇兄,听说有百姓随驾同行,可是真的?”
周祺点点头,和辛月说:“进了贺州起,便开始有百姓跟随,一开始只有数十人,一路行至此,竟有数千人了。”
等到了长河村,辛月从御驾上下来,便迫不及待的转身向后远望,果然见到密密麻麻的百姓还在往前行走。
长河村口一座崭新的牌坊被红绸罩着,辛氏数百族人悉数到场,在牌坊之后跪迎御驾,皇上还未下御驾,辛月等到爹娘、兄弟过来,来不及寒暄一句便结伴走到辛氏族人跪拜之处,辛长平一家五口跪到族人给他们留出来的位置上。
第一排是族长辛祝与身负公主爵位的辛月,第二排是身负官职与举人功名的辛长平与辛盛,再后便是按族中辈分老幼相排。
周祺已经知道了辛月膝盖跪伤了,自然不会再耽误让辛月伤上加伤,等辛氏众人到位,连玉便唱道:“皇上驾到!”
御驾前方的辛氏族人和御驾后方跟来的上千百姓全都跪在地上高声喊道:“恭迎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周祺从御驾上走下来,连玉举着圣旨开始宣读对辛氏义举的夸赞和赏赐,等圣旨宣读完之后,辛氏族人又集体叩首道:“谢皇上隆恩!”
周祺快步到辛月面前扶起她,然后又扶起辛氏族长辛祝,再才开口说:“平身。”
众人相继起身,便见皇上邀辛月和辛祝一起上前揭彩,于是辛月和辛祝各站一边,皇上则站在中间,三人抬手拉住红色的绸布同时用力,红色绸布便从那新建的牌坊上滑落。
牌坊上刻着“忠义之族”四个大字,字上涂抹了金粉,今日阳光正好,在阳光的照耀下,这四个烫金的大字熠熠生辉。
那些一路跟随御驾而来的百姓,这一刻又相继跪拜在地,朝着那个御赐的牌坊,也是朝着那数百辛氏族人,不知道是不是有合计约好过,虽然不甚整齐,但喊的却是同一句话:“多谢皇上!多谢明义公主!多谢辛氏!”
周祺和身边的辛月对视一眼,都瞧见了对方眼中的动容。
百姓真的知道谁为他们好,他们许是拿不出什么好东西,但也知恩,一路辛苦跟随,便是为了与他们道这一声谢。
辛氏众人亦是心情激荡,本来得皇上亲至表彰,就已经让他们各个觉得恍如梦境,如今又被上千名百姓跪拜感谢,便是他们曾经心中有过不解,为何族长和大管事要将蚕种分给不相干的人,现在那些芥蒂也全都烟消云散了。
他们许是先前不知何为大义,可现在却恍然有些明了。
先前辛长平考上状元,辛氏族中便开了七日的流水席,如今这皇上亲至御赐牌坊之喜,更甚于辛长平考上状元郎。
更何况如今辛氏宗族富裕,族人也家家富裕,各个都上赶着出钱出力,辛长平、辛长安、辛长康、辛姑母、辛墨、辛月这几个辛氏商行股东更是各个慷慨解囊,早就定好了这回要开一个月的流水席。
瞧见这些跟随御驾而来的百姓皆是一副久经困顿的样子,辛祝突然觉得自家开这一个月的流水席有些铺张浪费了,便拉着辛长平他们商议道:“不若将流水席改为十日,余下那二十日的宴席不如取消了,省下来的银两换成粮食和衣裳,送与这些远来之人。”
“善。”辛长平和辛盛闻言连连点头,他们一路上瞧着这些百姓食不果腹,一大部分都是靠着皇上恩赐的粥汤充饥,不过他们各个都眼带光彩,脸上时不时露出一丝对未来起了期盼的笑意。
如今辛祝这个提议说进了他们的心里,一个月的流水席哪有切实帮助到这些百姓来得有意义。
辛长安和辛长康也跟着点头,作为真正种过田地的人,他们还说:“若还有剩余,不如采购一些农具,他们都是多年无地之人,家里想必是没有这些工具的,粮食会吃光,衣裳会穿破,不如一把趁手的农具帮他们日后种好田地,收获粮食自己养活自己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