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2/4页)
“今天我们这些收获肯定会被基地的人看到,明天以后,估计会越来越多人冒险过来了。”
姜树:“这里好东西确实多,我们这几天都过来,等找不到好的再去其他地方。”
姜枝也是这么想的。
这才一个小时,收获就比去其他采集区一天的收获还多了。
难怪古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四人把这片山药田搜刮了个干净。
最后得了大概四五百斤的山药豆,就算是刨除上交的百分之二十,姜家这么大家子也能吃大半个月了。
姜枝焦躁的心缓解了一些。
倒是牛大力……
“大力哥,你平时一般一餐要吃多少量?”
牛大力有些犹豫,“阿枝,你是问吃半饱吗?”
姜枝:“……”
“不是,就是吃饱。”
牛大力顿时有些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我都没吃饱过……”
姜枝一时不知道要说什么。
姜文便换个方式问:“那你平时吃多少才觉得人好受点?”
这个牛大力知道怎么答,笑着说:“两斤就可以了。”
姜文:……
三人面面相觑,心里都佩服起柳絮来。
这么个吃法,柳絮居然还能攒下家底,可见有多厉害。
姜枝想了想,又问:“要是吃低毒素的食物呢?”
牛大力挠挠头,“应该半斤就行了吧?”
姜枝觉得还能接受。
刚才他们找到的山药豆里,大概有十斤左右的山药豆是低度毒素的。
也算是收获不菲。
但如果想要更好地度过冬日,还是得尽可能的多找低度毒素的食物才行。
不止她和姜树需要,家里人也得时不时摄入低度毒素的食物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姜枝当即作出决定,“我们还是尽可能的多找能填饱肚子的,其他的先放一放。”
几人都赞成。
只不过,运气这东西,最是捉摸不定,仿佛前面的山药豆耗费了他们大半的运气,最后面,他们几乎没再遇见淀粉类的变异植物,都是叶菜类的菜地。
他们每块地就检测了半个小时。
尽管这样,在四五块菜地里,也一共收获了上百斤的叶类蔬菜。
和他们一样有收获的人很多,每个人脸上都流露着喜悦的神情。
姜树恨不得一天有108个小时,这块盆地这么大,这点时间压根不够用。
他都后悔没让家里人一起过来了。
姜树边走边说:“我看也没这么危险嘛,不然明天让大伯他们一起来得了。”
姜枝也有这个想法。
但她没开口,打算再观察一阵再说。
继续走下去,发现后半部分的田地都被人采摘过了。
再结合远处的刚走的几辆基地小货车。
——看来基地确实在囤粮食。
“阿枝!快来看,这里有豇豆!!”
豇豆!
那可是好东西!
不管是干煸豇豆还是凉拌豇豆都好吃,最主要的是能腌酸,保留的时间非常长!等冬日来了,当小菜最好不过。
几人匆匆赶过去,果然看到一片豇豆地。
地垄被小短草分割得整整齐齐,一垄大概有半米宽,间隔均匀,十分方便人在其间走动劳作。
就是豇豆的茎蔓经过变异后更加密集,不停往上长,最后在两米长的空中相互交缠,原本作为支架的竹竿早在这几年里被埋没,只余豇豆的茎蔓独自形成一道长长的拱门,看起来格外有意境。
姜枝扫了一轮,没发现危险,便踏了进去。
靠近了看,豇豆的茎上带着些细细的绒毛,不仔细瞧还发现不了。有些茎蔓从顶上耷拉下来,像门帘。
姜树见状有点怂。
“阿枝,我们进去不会被这些藤子吊死吧?”
姜枝翻了个白眼,“狗嘴吐不出象牙!”
只见这些豆荚沿着茎蔓一串串地挂着,绿得扎眼,每根豆荚差不多有以前的淮山粗细,长度倒是没变,依旧是二三十厘米长,饱满得很,表皮光滑,偶尔能看到几条细细的青筋。凑近了看,豆荚尖上还带着一小截干枯的花蕊,那是之前开花留下的痕迹。
叶子一片挨着一片,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茎蔓,呈羽状复叶,小叶是椭圆形的,边缘平整光滑,叶片正面颜色深绿,背面则稍淡,用手一摸,能感觉到叶片凉凉的、薄薄的。
在“拱门”上边,还时不时能瞧见新开的紫白小花,花朵很大,两三朵簇拥在一起,长在叶腋处,十分艳丽地散落着。
这要是放在大灾变前,妥妥的网红拍照打卡圣地。
姜文说,“阿枝,这里的豇豆很多,我觉得可以囤上一些。”
姜枝看了看时间,距离11点还有一个半小时,“好,我们只能继续在这里待一个小时,我和大力哥力气大,我们负责摘,你们负责监测,这样效率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