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2/5页)

又有人补充:“还得防着踩踏,安置点门口设三个入口,分男女老少排三队,巡逻队的安保人员守着,提前把路线图贴到各社区公告栏,让大家心里有个数。”

紧接着就落到了粮食和物资上。

后勤部门的人翻着账本,声音带着点发紧:“仓库里现存的粮食够基地全部人员吃一个半个月,但得抠着算——灾变后肯定断了补给,这种天气,粮食没法现种,得先把之前用变异蟑螂做成的营养罐头按人头分,每户每天发的粮食还要再减两成,优先给孩子和病人留足。”

话音刚落,有人皱起眉:“光省不行,得想办法囤。海市那边的情况不是还可以?这几天让变异小队的人多去捕捞,把任务定下,尽量把粮食囤在三个月以上。

另外,现在还不知道南方基地那边的打算,最好把他们的人数都算上。不然到时粮食捉襟见肘。”

“京城基地那边需不需要通知?”

“虽然预言说那边问题不大,但出于人道主义,还是打电话问一问,看看他们什么意思。”

“是!”

“另外现在外面变异生物减少,若是还有人手,还是尽可能寻找在外面生存下来的人类,能保一个是一个。”

“是!”

还有人提:“药品也得盯紧,安抚剂和消辐剂这些常用的,这段时间尽量减少出库,哪怕是快过期的,灾变时都可能救命。再安排出几个点做后备医务室,到时万一卫生所被毁了,也不至于没地方救治伤者。”

说着又绕回安全防护。

武装部的人敲了敲桌子:“得加派巡逻队,灾变后人心容易慌,保不齐有人抢东西。重点守着仓库、研究所、发电站,这仨地方不能出岔子——仓库那边到时必须派一个排的人,24小时轮班。发电站备上特殊矿石储能发电机,怎么样也要先保证卫生所和新政大楼的供电。”

旁边有人接:“还得教老百姓自救,明早让各个区的负责人带着志愿者挨家说,教他们怎么躲余震。”

“那条特殊矿脉的事也不能拖,咱们现在资源匮乏,若是能得到那些资源,别的不说,土系矿石就能给咱们加固基础建设,损失会少很多。”

“去启灵山脉探查的人回来没有?”

之前姜枝把启灵山脉有矿脉的消息一说,王建国立即让人连夜去核实山上枯树的情况。

“回来了,核实到瘴气确实是从枯树顶端发出来的。”

“好,马上拟方案,明天让老百姓们去伐木,记住了,以老百姓的安全为主,高度尽量不要超过一百米。”

“是!”

前不久才经历过一次寒潮,各负责人在应对灾难面前,也有一定的经验。

众人七嘴八舌一点点补充灾变来临前的准备方案。

这时,忽然有人问,“水要怎么办?还有那棵蔓藤,要做什么具体安排吗?”

会议室里的氛围本就滞重,这话一落,更像被冻住了似的。

长条桌旁的人都顿了动作,握着笔的手悬在记录本上。

大灾变后,地面上的所有东西都受到辐射的影响。

基地的使用水从初始就开始取于危河上游,抽上来的水经过滤、消辐射处理后,才输送给居民用。

若是大灾变来临,天崩地裂,危河怕就没了。

到时候没了水源,过滤装置成了摆设,基地的人要喝什么?怎么撑下去?

没人接话。

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窗外的寒风呼啸,却没人开口。

有效储水的法子不是没有,可要么是储水量少得可怜——几个大桶能装多少?够基地百十来号人喝上两天就不错了。

要么就是耗费太大,用防辐射的特殊材料做储水罐?基地现在哪有这余裕。

难。

真的太难了——

有些事真正落实下去,才会发现比想象中的困难一百倍。

就算真能攒下点水,分到每个人头上,又能撑多久?

提问的人见没人应,嘴唇动了动,终究还是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

王司令看了所有人一眼。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压得住场的沉劲:“水的事,不是等河没了再想。”

他顿了顿,继续道:“从今天起,储水站的罐子全装满,过滤后的清水,除了日常用,多出来的一律往地下储水舱引。另外,让勘探队去查周边的地下水脉,哪怕是水质不行,也先标位置——真到万不得已,总比没水强。”

说到这儿,他目光扫向刚才提问的人,语气干脆:“蔓藤的事,就归姜枝同志管。”

顿了顿,又加重了语气补充:“立刻通知下去,但凡和蔓藤沾边的事,事无巨细都得一一记下,所有安排、变动,必须先请示姜枝,听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