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羲和没有注意到芙颂那一晃而过的凝重容色,她徐徐伸出了一根手指,抵在芙颂的嘴唇上,很轻很轻地说了一声“嘘”:“不准告诉任何人噢。”
顿了一顿,又补充道:“也不准告诉昭胤上神。”
这个秘密,她谁也没有告诉,只告诉给芙颂一个人。
有时候,一些秘密装在心里太久了,就会形成淤积,她一个人单独承受着,确乎会很累,需要另一个人与她共同承担这一切,那这个人只能是芙颂。告诉给其他人,羲和都不放心。
芙颂是她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好朋友,把秘密告诉给她,羲和是完全放心的。
芙颂明面上很坦荡,心底下却是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殷元帅可是魔神座下的右护法。
虽然她与殷元帅不太熟稔,但也知晓这是一个狠角色。
殷元帅在民间有一个广泛流行的称为,名曰“太岁魔君”。
凡间有“犯太岁”的说法,说得正是此君。
太岁魔君每年所行的方位,与动土兴造、迁徙、嫁娶的禁忌有关,也就是说,太岁魔君掌管着民间生灵一切禁忌之事。时而久之,民间也形成了出门要看黄历的说法。
今日适宜做什么事,忌讳做什么事,他们会依据黄历上的禁忌,来妥善安排自己的行动。
若是有人不慎触碰了禁忌,诸如在不该动土的时候,赶巧与他相遇了,一家伙抡到了他的脑袋上,他便不会善罢甘休。
这就是“不宜在太岁头上动土”的禁忌由来。
但民间总有很多不听劝告的人,非要在太岁头上动土。于是,自唐代以来,就有很多大兴土木而举家丧命的惨案。
很多百姓到了本命年,会穿大红来避谶。
仔细考据的话,太岁魔君原本并未归入魔道,他虽是百姓避之唯恐不及的大凶之神,但也是一个秉性刚直的正神,在上古战争之中,他还杀过很多凶煞,比如黄幡豹尾、丧门吊客、蚕官五鬼。
这些凶煞后来只有蚕官五鬼活了下来,其他都被清理得一干二净。
如此说来,太岁魔君也算是好神了。
太岁魔君原本也不叫太岁魔君,而是叫太岁灵君。
名字还是挺中听的。
奈何九重天的天帝并不承认太岁灵君的地位与功绩,太岁魔君在凡间声望不佳,香火亦是稀少得可怜,更没有百姓愿意皈依,够不上可以成为正神的标准,所以,数万年前,天帝就驱逐了太岁魔君,将他流放到了归墟。
也是在数万年前的神魔大战里,归墟传了太岁魔君叛逃并投靠魔神的消息。
从那时起,太岁灵君就不再叫太岁灵君了,而是改为了“太岁魔君”。
这是芙颂所知晓的,关于太岁魔君关于传闻与传说。
他本尊还蛮低调的,低调到天下人都不知晓他的具体尊容。一般来说,在民间,只要有些名气的神明,黎民百姓都会为其作画。
芙颂与羲和身为小神在民间都有画像,但盛名在外的太岁魔君是没有的。
没有人见过他,也没有人敢擅自作他的画。
芙颂也从未见过他,没想到,羲和与太岁魔君有了如此紧密的联系
芙颂本想问太岁魔君本尊长什么样,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算重要。
她问出了最重要的问题,道:“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呢?”
羲和与太岁魔君勾结在一起并怀有子嗣的事,目前传遍了整座天庭,天机阁也盯上了她,将她打入了牢狱之中,完全没有轻易放过她的打算。
若是没有昭胤上神从中襄助与周旋,芙颂也不能如此顺利地见到羲和。
她觉得羲和非常莽撞,只是因为想要一个孩子,就将自己的前程和命运都搭进去了。
似乎洞察出了芙颂的心里,羲和捂着小腹,淡淡笑了一声,嗓音平静:“我是莽撞,但不曾有过悔意,我爱过,也实现了自己的一桩心愿,如此足矣。”
说着,徐缓地起了身。
芙颂掖住她的袖裾,道:“你要去哪里?”
“我打算回天机阁的牢狱里,离开太久,狱官们会起疑的。”
“若是重新回去,你又要受一番皮肉之苦,你的身子……扛不住的。”
羲和坦荡一笑:“他们没有切实的证据,可以佐证我与殷元帅有染,在真正定我的罪前,他们还不敢对我肚子里的孩子动手。”
羲和反握住芙颂的手:“我今次前来,只为与你坦明这些缘由,缘由讲述清楚了,我心中也没有什么缺憾了。”
芙颂沉默了一会儿,道:“你真的不想让殷元帅知晓这件事吗?”
羲和道:“知晓了又能如何?我与他虽相互欢喜,但注定难修正果。退一万步而言,他真的知晓了,那他敢放弃一切闯入九重天将我救走吗?他不敢保证,他也有他自己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