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太子你又做什么了?(第2/3页)
尉缭就在小孩对面,坚强地无视了他的小动作,继续道:“那能否不杀降卒?”
“先生这是在指责我们武安君吗?”李世民抽空冒出一句,“武安君可是我们大秦的功臣哦。”
说完接着嚼嚼嚼,品尝软糯香甜的栗子,才不管自己刚刚是不是在火上浇油。
“愚不敢,只是觉得阬杀降卒有违天和。”尉缭虽然嘴上说着不敢,但实际上他就是这个意思。
这人很有意思,他比墨家还要矛盾,身为一个军事理论家,却希望能够减少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
但别说,他这个苛刻又奇葩的要求,李世民好像能做到——至少一半吧。
咱们谦虚点,就说一半好了。
嬴政面沉似水:“若无武安君打断赵国脊梁,又如何有我大秦的今日?”
“倘若赵国的脊梁真的断了,又怎么会久攻不下呢?”尉缭平静道,“只邯郸一城就被围困了两次,可有哪一次被攻破过?”
嬴政这下面若冰霜了,神情一凛,周围的温度骤降,活像个智能调控的空调。——降温容易、升温难的那种。
啧啧啧,这人怎么能这么精准地拿邯郸举例呢。
哦,李世民上一次好像也用过邯郸学步的典故来着。邯郸这地方,指定有点说法。
秦王不悦时表情很少,微微皱眉,既觉得尉缭刚才那个计策很不错,对大秦很有利,也容易实施,又被后面这几句话拉低了心情,感觉有点冒犯。
“太子以为如何?”嬴政转头看他。
“嗯?”李世民在书后面抬起眼睛,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声,连忙把嘴里没嚼完的栗子咽下去,结果着急忙慌的差点噎住。
“……我先喝杯水。”他讪讪地放下书,嘴边还残留着栗子米黄的碎渣渣,看得嬴政手都痒了。
小太子猫猫祟祟地擦嘴喝水,还欲盖弥彰地清了清嗓子:“刚刚说到什么地方来着?”
嬴政面无表情地瞪着他,大有“想不起来就把你的鹞鹰扒成秃鸡”的威胁意味。
“我觉得,我好像能明白先生想说什么。”李世民眼睛一弯,嘴角一翘,轻松活泼道,“先生是想说,希望大秦做仁义之师,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战争不是儿戏。”嬴政不赞成,“倘若对敌人心慈手软,致使我大秦损兵折将,又该如何挽回?”
“不是这个意思,阿父,你听我跟你说。”李世民竖起空空的那只小手,晃了晃食指,“譬如杀降、屠城、垒京观、纵容士兵抢掠,这种跟决定胜负关系不大,且确实不太仁义的行为,其实是可以控制的。”
“武安君杀降,实为粮草之故。你难道不知?”嬴政的逻辑也很完整,没有什么比大秦更重要,什么杀不杀降的,反正杀的是敌人,又不是秦人,他才不在乎。
况且白起当时杀赵国降兵,确实是因为粮草。那时候长平之战消耗甚大,持续了两年之久,快把两国的家底都打空了。
虽然秦国有巴蜀这个粮仓,但是长途远征,粮草起码要损失九成,自家人都不够吃了,怎么经得起供给几十万赵国降卒?
不杀怎么办?难道放回去吗?都是青壮年,那这场仗不是白打了?
“我当然知道,阿父跟我讲过这个故事的。”血腥的睡前小故事,全是重要的历史知识,他哪里忘得了?
“那你还替他说话?”嬴政不满。
“六国打下来之后,那就是大秦的领土了,六国的子民也都是大秦的子民,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控制就控制一下,能仁义就仁义一下,实在仁不了,那也没办法。”李世民干脆道,“总归我们要以大秦为先,有大秦才有天下。”
又在和稀泥。嬴政不是很满意,尉缭却喜出望外。
以秦国一贯的作风来说,年幼的太子能有这样的看法,已经非常出乎他的意料了。
虽然小太子一直在顽皮偷吃,还把碎碎的壳撒在了他的书上,还用粘着食物的手指翻页……但是!
但是尉缭能听出来太子真的是这么想的。
尉缭本来还想着如果秦王接受不了他的思想,那就只能走人了,没想到秦王虽冷酷,却有意外收获。
这就已经很好了。
又过半刻,尉缭拜退,半路上遇到李斯,后者低声笑道:“如何?可是英主?”
“我之看法,与你不同。”尉缭摇头,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才小声道,“秦王此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虎狼之心,处于困境时,会谦卑待人,一旦得了天下,那天下人都是他的奴隶。[1]——这不是我想要的明君。”
“那王上待你如何呢?”李斯又问。
“我虽布衣,秦王待我却很有礼。”尉缭如实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