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太阿剑搞到手啦

入秋时,韩非的文章陆续传了几篇入秦。

韩非,韩国公子,目前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认为人与人之间全都是利益关系,倡导法术势相结合,主张君主专制,权力集中,以“法”治国。

嬴政看他的文章看得拍案叫绝,激动道:“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1]

李世民在边上给石头搭窝,噗嗤一笑:“是吗?大秦都还没统一天下呢,阿父能甘心?”

你看,都说了秦王这个人其实挺活泼的吧,情绪上头的时候,也会说些很少年的话。——虽然他本来就很年轻,但大多数时候会让人忽略他的年龄。

嬴政没好气地瞪他一眼,但也确实稍微冷静了下来,产生了些许疑问:“你不觉得这《五蠹》写得极好吗?”

“一半一半吧。像这个,‘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2],涉及到时移世易,应该根据现实的情况来变更律法政策,不必遵循腐朽陈旧的老规矩,这部分我认为极好,我也非常赞同。”

李世民当然赞同了这部分思想,因为这也同样指导和帮助他,根据现实情况来变法,不必守旧。

这样的文章以后在他手里也同样好用。——变更秦法怎么不算变法呢?

“你不赞同他说仁义无用的部分?”嬴政很自然地拿着文章,与他讨论起来。

“韩非的文章里说,造棺材的人希望别人早死,太子希望君主早死,君臣利益不同则臣下会不忠,父母与子女也会因为利益纷争而疏远……[3]阿父,完全认同这个观点吗?”

李世民把五颜六色的小石头一一放进柳枝编的小篮子里,那里面垫了桂叶和桂花,香喷喷的,像给石头们洗了甜香的澡。

嬴政微微皱眉,沉吟道:“自古以来,此类事不可胜数。远的不说,你祖母……”

“祖母真的是出于利益帮助嫪毐的吗?”李世民反问,“她已经是太后了,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应有尽有。她是阿父的亲生母亲,她冒这么大的风险图什么?图利益?”

嬴政一时语塞,即便他再恨赵姬,也不能说赵姬纯粹为了利益帮助嫪毐造反。要是真的为了利益,就不该造反。

“别提她。”他只能强行止住这个话题。

“我可以不提,但奏书一直没断吧?”李世民随口道。

自从赵姬被丢在雍城,迁居萯阳宫,这上书劝秦王把赵姬接回来的奏就没断过,气得嬴政七窍生烟。

然而嬴政最后总归会妥协的,李世民早就知道。

“还有这五蠹,一:学者,这是冲着儒家来的,别的我就不说了,韩非的老师是荀子,他自己都是儒家教出来的,没有儒家哪有他?

二:纵横家,苏秦张仪可都是纵横家,咱们张子可是瓦解了齐楚联盟,以连横破合纵,帮助我们秦国得到了不少土地,谁也不能说他不是我们秦国的功臣吧?”

嬴政冷静道:“张仪的功劳,寡人承认,但游侠,你别说他们不是蛀虫?”

“游侠嘛,这帮人确实有祸害,但他们身强体壮,游手好闲,可以直接召进卫尉,收为己用……”

“他们若是不愿意呢?”嬴政问。

“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呢?韩非不是说人与人之间都是合于利益而动吗?那游侠想要什么,无非功名利禄,给他就是。”

用韩非的理论来攻击韩非的理论,这一招很好用。

“哼,一帮无赖之徒,依秦法处置即可,何须费心?”嬴政不赞同。

“好,这个我们暂且不论。四为患御者……”李世民开始犹豫。

患御者,就是依附在贵族门下做门客的那些人,用财货贿赂,逃避战争劳苦。[4]

嬴政便冷漠地问:“如何?他们也有用处?”

“不想打仗,贪生怕死,也是人之常情。”

“患御者多,国必亡。”

“嗯,确实。”这个李世民就没必要争了,他不是为了争论而争论的那种人。

“五为商人和工匠。”李世民一手托着下巴,似笑非笑,“我们大秦最大的商人正在月氏做生意,他知道他被韩非评价为蛀虫了吗?还有这个工匠,墨家和公输家要哭了。——没有工匠,出门靠走路,种地纯靠手,打仗靠扔石头吗?哎呀,那场面,直接回归上古时代。”

他话说的太直白,却着实有道理。嬴政也清楚,但他实在是很喜欢关于君主专权的那部分内容,这就是他想要的。

“寡人打算通知韩王,让其派韩非入秦。”

好一个“通知”。

“韩王要是不同意呢?”李世民抬头瞅他。

“派兵。”秦王果决道。

李世民不说话了,“哦”了一声,把凤鸟纹的刖人守囿小铜车放到边上,站起来舒了个懒腰,走到某个柱子边上量了量自己的身高,拿小刀划了条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