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处理胡亥的最好方法(第2/3页)

连着几天都是大晴天,雪人渐渐融化了,孩子们每天都来看,在大雪人旁边堆了一堆大大小小的玩意儿,猫猫狗狗歪歪扭扭,戴着竹帽子,插着树叶耳朵,抱着梅花有的被一点也不小的“小黄”给坐塌了,也有的化成了雪水,沁入泥土。

“好可惜哦,没有雪可以打滚了。”

“太子阿兄的生辰是不是要到了?”

“我知道我知道,父王的生辰也要到了,是在一起的!”

“那我们有花灯可以看了,好耶!”

“阿兄阿兄,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挂花灯啊?”

“今年我要兔兔灯!”

“那我也要!”

“你怎么每年都跟我一样?”

“那我要莲花灯,不跟你一样了,哼。”

“太子阿兄!我们”

叽叽喳喳的弟弟妹妹一只缀着一只,眼巴巴地来问。

每天都来,每天都问。正因如此,本来只是正月初一给嬴政的惊喜,后来一年比一年早,今年又赶上改历法的第一年,秦王的生辰与岁首重合了,巧妙地变得更盛大热闹,连少府令都忍不住早早来问,这花灯能不能提前几日就挂起来,沾沾岁首的喜气。

物质不够充裕的时代,人们对节庆的渴望要浓得多,因为这是寻常又辛苦的日子里,难得的欢乐与空闲,可以完全放松自己,沉浸在节日的喧闹里,吃点好的,打扮打扮,获得短暂的慰藉。

李世民就去问他的父亲:“可以吗?”

“有何不可?你的生辰也快到了。”嬴政毫不在意,“这些事,不是本就是你在弄吗?”

太子喜欢热闹,喜欢搞热闹,也喜欢凑热闹,嬴政只要松了口,不出几日,咸阳宫就挂满了金灿灿、红彤彤的各种灯笼。

最普通最常见的是竹骨纸壳的圆形或方形灯,稍微细致些的,便绘制了山水花鸟;几个比较重要的宫殿挂的是丝绢和琉璃灯,龙凤呈祥,年年有鱼,各种形态的花卉开满了咸阳宫,层层叠叠的牡丹与荷花尽态极妍,彩焕辉煌。

而后有胆大的臣子偷偷来问:“臣能不能仿制几盏挂在家门口呢?”

“能啊,这有什么不能?”李世民随口回答,还大方地送了他两盏灯。

尉僚高高兴兴地拎着灯,一路走一路看,吹着口哨哼着歌,不管遇见谁打什么招呼,都要兴高采烈地回复:“你怎么知道太子送了我鱼灯?好看吧?你没有吧?”

别说其他朝臣,就连蒙毅都受不了这刺激,立即也要了一对画着骏马的绢灯。

李世民还多送了他一个:“还有蒙武将军呢。”

“多谢太子。”蒙毅微笑,满面春风,脚步轻快地走了。

这看得其他人怎么受得了?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臣可以要一”姜启才慢吞吞说了一半,太子就爽快道,“丞相看着挑吧,看中哪个就拿,少府还有很多。”

姜启就左顾右盼,摘走了树上一朵牡丹,施施然道谢离开。

同样是丞相,左相王绾本来对花灯是不感兴趣的,但现在不是感不感兴趣的问题了。秦国以右为尊,左相比右相略低,但蒙毅那么年轻,尉僚才来秦几年,他们都有,王绾怎么能容忍自己没有?

就这样一个带一个,跟超市鸡蛋限时秒杀,0.01元奶茶抢购似的,所有重臣争前恐后,全都厚着脸皮讨讨喜气,没一个空着手回家的。

连吕不韦都来了,不过他的话术跟别人都不太一样。

“这种灯,能市易否?”

“咦?”太子一愣,“卖不到多少钱吧?”

“图个乐而已。”吕不韦笑道,“出了宫一看,到处都亮着灯,多美啊。”

李世民犹如醍醐灌顶,想象了一下整个咸阳挂满花灯的景象,顿时兴奋起来:“吕侯稍等,我去问一下阿父,能不能开几天宵禁,晚上看灯才最好看。”

太子巴巴地求到了他的父王处,秦王迟疑道:“这恐生乱。”

咸阳禁夜行,天黑之后,最多戌时四刻(八点),如果还有在外行走的,无特殊职责在身,那恐怕就得进狱了。

“只开三天,只到亥时如何?年末岁首,加之父王生辰吉庆,若能与黔首同乐,也是一番盛世景象。”李世民积极道,“让花灯夜市聚于尚书里附近,我的卫尉可以帮忙巡防,设点守卫,再与廷尉说一声,多辛苦几晚应该没问题的。”

“麻烦。”嬴政有时候真的觉得他在没事找事。

牵一发而动全身,为这解宵禁搞灯会,整个咸阳所有相关的部门和官吏都得跟着加班加点,折腾好几天,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有小偷小摸、踩踏争道、吵架打架、弄丢孩子、私会偷情等等一堆乱七八糟的事。

哪有天一黑就关门睡觉来得安全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