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一起看花灯(第2/3页)
像这样的老秦人,可是大秦的基石,李世民怎么可能不信任对方?
他自信嘚瑟得让嬴政想骂他,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你认识此人?”
“能进入尚书里市易的,几乎都是身家清白的秦人,我能叫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阿父信不信?”李世民殷勤地给嬴政也送上一块热乎乎的甑糕,“暑很实诚,糯米和红枣放得很多,还舍得放糖,很好吃的。”
这年头用得起糖的商贩,已经条件很好了,毕竟糖可是很贵的。
嬴政无奈地看着他一口一口吃着甑糕,对他能记住成百上千人的名字及身份信息,并不惊奇。
反倒是扶苏,本来正陪芈夫人和华阳太后挑花灯,闻言实在忍不住,凑近问:“比宫比家里的还好吃吗?”
“我觉得各有各的滋味。”
见嬴政坚决不要这冒着热气的甑糕,李世民转而投喂弟弟。扶苏才不介意呢,乐呵呵地就着哥哥的手,一边吃一边嘀嘀咕咕。
“阿兄真的能记住这么多市贩的名吗?”
“你不信?”
“我信的,但我真的好奇。”扶苏指了指不远处卖酒的,“那个,叫什么?”
“墨家的邓陵,他不是秦人,也是楚国来的,和浮丘师兄相熟,我见过他,不止一次。他现在酿酒的方子,还是我改良过的。”
扶苏“哇”了一声,接着东张西望:“那个卖豆腐的老翁?”
“名洗,他家住城外,每日挑两担豆腐进城卖,卖完就回家,晴雨无阻。老师买过他家豆腐,说拌野葱清酱(酱油),用来下酒不错。”
“这个卖花灯的?”
“都能拿到花灯卖了,自然更是自己人。吕侯家的门客,梁春。”
扶苏特意回芈夫人身边,去和卖灯人搭话,片刻后一脸佩服地转悠回来,惊叹不已:“阿兄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有何难?阿父也能做到。”李世民轻描淡写,“只不过他的心思不在这里,而我得为这三日的灯会负责。”
嬴政不无赞赏地颔首,很难得以这样平常的视角接触咸阳的烟火气。
人生百态,尽在这扶老携幼、喧喧嚷嚷的嘈杂里,有点吵,但不讨厌。
看着这来来往往的人群,听着他们为一钱两钱讨价还价,连小儿满地打滚哭着要买带轮子的木头小鸟,都觉得颇为舒心。
嬴政不自觉地露出笑来,下一刻就看到他家爱凑热闹的太子笑嘻嘻走过去,吓唬那两三岁小孩:“这谁家小儿,还要不要了,再哭就把你抱走!”
小孩的母亲本在尴尬地犯愁,立即配合地横眉竖眼道:“那你抱走吧!哭哭哭就知道哭,秦法不许无故嚎哭知不知道?小心廷尉来了把你抓走做劳役!”
李世民很努力地板着脸装凶,但一不小心瞥见李斯就在不远处,忍俊不禁,瞬间破功,笑得前仰后合。
李斯:“”
苦命加班的廷尉听着这满是槽点的话,默默地捂住了脸,无法解释秦法不是这么规定的,也已经废除了这项。
毕竟为人父母吓唬小孩,啥话都说得出口,才不管真的假的。
小孩的父亲脖子上已经架了一个流口水吃手手的孩童,一看周围人都聚拢过来看笑话,连忙把地上打滚这只夹在咯吱窝里,飞快地同妻子走掉了。
华阳太后与芈夫人终于挑好了她们想要的兰花与猫猫灯,瞧着并不如宫里的精致,但她们心情很好,慢悠悠地且行且停,遇见每一个摊贩都要看一看。
于是乎半个时辰过去了,李世民已经把所有熟人遇了个遍,甚至还抽空跑去和无忧互相换了盏灯,又与路过的荀子他们打了招呼,都还没走完这条街。
“阿兄!那边有表演傩戏的!”扶苏兴奋道。
“是楚国的,还是巴蜀的?”华阳太后来了兴趣。
“去看看就知道了。”李世民笑道,“无论是哪儿的,想来都很精彩。”
嬴政无可无不可地顺着人群,去看那欢呼雷动的傩戏。
戴着神秘三眼面具的巫祝手拿金色铜树,大开大合地舞动着,日月与星火在他衣摆旋转,忽而口吐金红色的火焰,引来四周一片高呼。
蒙恬本能地上前两步,差点惊得要拔刀。
嬴政淡定地拂袖:“无妨,看面具与步伐,是巴蜀那边的。”
“三只眼睛诶”扶苏看得津津有味。
“别有风味。”华阳太后略有点失望,但还是继续看了下去。
李世民安慰她:“今年是第一次办灯会,我与廷尉审得严了些,若一切顺利,明年再多放一些楚人进来表演。”
“那我便等明年了。”华阳太后笑起来。
其实她平常也是可以多召几个楚国优伶进宫解闷的,但她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