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荆轲刺秦(第2/3页)

“父王!”太子又打断,“我可以先看看这地图吗?”

大概是他今天着实反常,嬴政忍不住看了他一眼,有些莫名:“地图而已,你为何要先看?”

“我好奇。”太子言之凿凿。

你好奇什么?一岁多就开始研究地图,从小到大看过的各种地图都能铺满章台宫了,眼睛看都不看都能画得分毫不差,有什么可好奇的?

嬴政纳闷地暗自吐槽,但也没有坚持。“那你先看吧。”

他倒要看看,这小子能看出什么花来不成?除非那地图是假的,为了掩人耳目,误导秦国用兵。

“燕使可否将地图给我?”李世民好整以暇。

“按理当呈秦王。”荆轲没有答应。他紧紧攥着那卷起的图轴,不肯交付。

“燕使交给我,我再交给父王,有何不可?”李世民盯着荆轲的眼睛,轻描淡写,“我是秦国太子,莫非足下不知?”

荆轲当然知道,但仍不同意。“太子虽是国储,但到底不是一国之君,我王献降的对象是秦王。燕王与秦王,才是对等的身份,莫非太子要越过秦王,接受我燕国领土?这也太僭越了吧?”

好生尖锐的言辞,锋锐如刀,直白而赤裸裸。这话术,说不定提前练过。

李世民便顿了顿,不好再坚持。

荆轲趁机接近了秦王,呈上地图:“请秦王过目。”

嬴政顺手按住玉轴,展开长长的丝帛。燕国的山水城池就这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他面前,连绵的山脉纵横交错,易水蜿蜒而下,城池的距离、位置和名称看起来也没有什么谬误。

秦王看得很专心,太子看得很揪心。

地图完全展开了。

什么也没有发生。

普普通通的丝帛,普普通通的玉轴,荆轲放开了手,把地图完全交出去了。

李世民悄悄松了口气,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喝口茶压压惊。

虚惊一场,没事就好。

也许是他想多了,燕王确实被吓破了胆,真的打算投降呢?

毕竟这个事情的发展,已经和他前世记忆里的大为不同了。赵国灭得很快,韩国投得更快,秦国如今之强盛,如日中天,靠近秦国就有被灼伤的风险,燕王喜被赵国轮番欺负了这么多年,心气丧失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今天总有点心神不宁。

难道是自己吓自己?

“这地图分外详实,是我燕国不传之宝,秦王可满意?”荆轲问。

“不错,看来燕王确有诚心。”嬴政暗自欣喜,矜持地隐藏着悦色,把地图顺手递给下首的太子。

李世民接过来,仔仔细细地检查,恨不得化身显微镜,从丝帛玉轴的缝隙里找出点什么问题来,甚至还贴近闻了闻有没有什么异常。

这小子在干什么?嬴政无语至极,平常见客不都非常完美吗?就今天古古怪怪的。

“我王的诚心,天地同鉴。”荆轲恭敬道,“不仅有地图,还有秦国两个仇人的人头,都在这里,可供检查。”

荆轲与另一位燕使上前,解释道:“贵国十九公子之殇,真的与我们燕国无关,乃是赵国公子嘉的门下所为,意在挑拨燕秦,还望秦王明鉴。”

“李牧。”秦王扬声。

“臣在。”李牧起身出列。

李世民带来的风气,坐而论道,在秦国流行一时。文臣与武将简单地分开,各自按身份跪坐在两侧。李牧入职晚,但职位高,离太子不过几步之遥,空着手,步伐沉凝地走过来。

因不是朝会,没有需要记录和拟奏的内容,就没带笏板。不仅李牧没带,所有人几乎都没带。

“你对公子嘉的门客熟知多少?”秦王微笑着问,并无什么责怪之意。

“臣几乎一无所知。”李牧诚实道,“臣常年戍边,与公子也只见过几面,遑论其门客?”

也是,就跟杨端和一样,老在边境待,边境向外扩展,他就走得更远了,总共也没见过李世民几次。

庞煖这些年也差不多。距离上,就把他们和赵嘉隔开了。

秦王颔首:“那便交由廷尉审理,查一查此人是否是公子嘉门客,有没有前往燕都作恶。”

李斯连忙应道:“臣领命。”

这事其实不太好查,涉及得太远了,李斯的手很难伸到燕都去,去一一审理接触过胡亥的人。但无论如何,先应下再说。

“十九弟既夭,陪同他前往燕都的秦人,都回来了吗?”太子关切道。

“都在路上了。”荆轲回答,“我王有意修好,自然不会惹秦王动怒。”

“那就好。”李世民看来看去,这地图没什么问题,也就铺桌案上抻平,慢慢卷起来。

此时,一直不起眼的第三位燕使,上前道:“这是樊於期的人头,请秦王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