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2/3页)
不得不说,论讨好上意,吕不韦真的很会。
关键他送的这些礼,一般人听都没听说过,想模仿那比登天还难。
“你只会说这一句吗?”太子竟还挑剔上了,问鹦鹉,“会不会唱歌念诗?”
“这个臣还没教。”吕不韦猝不及防。
嬴政悠悠道:“你是在期待鹦鹉念出‘昔我往矣’吗?”
吕不韦面色一变,忙道:“臣不敢。”
“吕侯因何叹息?”嬴政问。
“臣……臣到底年迈,迢迢千里之路,也无法一直走下去,恳请王……陛下垂怜,容臣归去吧。”
吕不韦离席而拜,长叹而垂泪,五体投地,久久不起。
嬴政沉吟着,与太子对了对眼神,不必言语,交换了一波看法。
太子起身将吕不韦扶起来,笑着宽慰:“功臣自当荣养,父皇只是忧虑,像吕侯这样使于四方,处事得宜,处处周旋有度,又能长我大秦威风的典客,终究不好找。吕侯一退,这典客之位,谁来接任呢?”
就是因为这个,嬴政才迟迟没有让吕不韦回老家。
出使草原搞外交做生意的人选,还是很重要的。不如吕不韦的,嬴政看不上。
“臣听说去年察举,雍丘举荐了个叫‘郦食其’的,有纵横之风,不比姚贾逊色……能不能……”吕不韦连忙回答。
郦食其,是个张仪一般的ssr,虽作儒生打扮,但那行事作风,言谈举止,活脱脱就是纵横家。
在每个县必须举荐两名人选,并且咸阳要考核,而这考核结果关乎县令政绩的情况下,雍丘县推荐了郦食其,把他打包到了咸阳。
嬴政对这个人才像大鲤鱼一样,会主动从河面上跳到他鱼篓里的现状,十分满意,王贲吓唬齐王的时候,就把郦食其丢出去出使齐国了。
果然表现不错,口舌伶俐,八面玲珑,谈笑之间纵横捭阖,特别适合当使者。
吕不韦也是真着急,一回来就巴巴地到处打听谁能接任他。
“吕侯当真不能再坚持两年吗?”嬴政遗憾。
吕不韦听出他松了口,赶紧拜道:“臣实在是有心无力,求陛下恩典。看在老臣当年……”
李世民离得近,本在扶他起来,闻言不动声色地按了一下吕不韦的手臂。
别提当年了!你当你是华阳太后呢?再啰嗦,小心变成燕丹!
真是的,看不出来嬴政不想提当年吗?
吕不韦马上改口:“当年认识陛下的时候,臣还年轻,现在头发都快白光了。岁月不饶人,陛下风采却更盛了。臣能得见大秦统一天下,陛下君临四海,真是臣的福气啊!还望陛下怜悯。”
这还差不多。
嬴政总算答应下来,看在这十年西域互市确实赚了不少的份上,许诺吕不韦只要带郦食其出使一次,熟悉熟悉路线,就放他辞官归乡。
吕不韦的眼泪是真的流下来了,这次没有任何做戏的成分,心情复杂,既喜且悲,连连拜谢。
“回乡之后,莫要招摇,才能平安终老。”吕不韦离开咸阳宫时,李世民嘱咐他,“我就不送你了,吕侯得习惯寂寞。”
吕不韦感激不尽:“能得善终,已经是我最大的追求了,哪里还敢奢望什么呢?”
“以吕侯之家资,只要不沾是非,顺遂安乐,还是没问题的。”
“我哪敢啊?”吕不韦苦着脸,一句抱怨都不敢有。
吕不韦和郦食其的交接,并没有在朝中引起太大风波,因为好多将军们都回来了,咸阳突然就热闹起来了。
秋高气爽,太子随机在外溜达,有时候下午饿了,他就在附近找个熟人的府邸,去蹭一顿饭。
经常蹭的,是李信。他跟李信什么关系呀?对吧,那还用客气?
李信很高兴他来,每次都聊得热火朝天,还会提前注意他的动向,准备他喜欢的吃食。
为此,有些重臣颇有微词。
某日下朝,退不了休的王翦将军,连连给儿子眼神示意,王贲连忙上前:“殿下。”
“怎么了?”太子不解,“将军有事找我?”
“殿下这个时间出去,在宫外用饭吗?”王贲委婉地问。
“正是。”太子点头,“昨天和李信约好了,他今天请我吃螃蟹!”
“我们府上也有螃蟹。”王贲马上道,“刚运进来的,个头很大,蟹黄肥美,而且府上的庖厨是会稽郡的,非常擅长处理鱼虾和蟹。殿下不如来尝尝?天天去李信那里,都吃一样的口味,多腻啊。”
李世民想了想,是这个道理,犹豫道:“但我已经和李信约好了……”
“无妨,李将军就在那里,我父亲会跟他说的。”王贲飞快地把太子拐走,留下赶来的李信和王翦大眼瞪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