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第2/3页)

三川郡离得近,经贸繁荣,反馈得也最快。

“那可有点难学。”

“别打岔。”嬴政的好心情不想被打断。

“他们是想要郡学、太学和举官的名额。”

“自然。”嬴政颔首。

不是所有人都能靠军功一路升上去,尤其现在不再是乱世了。那么,当官的机会就这么赤裸裸地摆在眼前,县学优者进郡学,郡学的俊杰推荐入太学,或者直接举荐入咸阳参与官员选拔考试。

这个上升通道向全天下读书人放开,只要家世清白知识渊博,都可以试试。

不论出身,不论背景,管你原本是哪国的,现在都是秦国人,都有这个资格。——前提是积极响应秦国的政令,不要违法乱纪,并会使用小篆,因为所有的考试都得写小篆。

多亏太学铺垫了十年,很多饱学之士早就会写了。

宇宙的尽头是考公,谁能禁得住考公的诱惑呢?

嬴政神清气爽,很乐于看到他的宏伟蓝图稳步推进,便有了多余的闲心,道:“你去玩吧,我都忙完了,不需你再帮忙。”

“既如此,阿父与我一起吧?”李世民过来拉他的手,“一直待宫里多闷,偶尔出去透透气,看看你治下的人间,也算体察民情了。”

嬴政下意识想拒绝:“今日便算了。”

“你还有事要忙?”

嬴政想了想,颇有些迟疑。他其实没有事要处理了,只是本来可以安静待着的时间,要被太子拉出去玩,就扰乱了他的计划了。

“那就一起去吧,好不好?”李世民再接再厉。

他这次没怎么用力,但嬴政顺着他的手就起身了,不情不愿却又半推半就的。

“你跟王家走得是不是有点近了?”

这话要是换一对父子讲,太子估计得跪下请罪了,但李世民非常随意而淡定道:“那过两天去蒙家转转?蒙武也是很久不见了,好难得,大家都在。”

嬴政也觉得很难得,尤其他在出宫后,路上还遇到了杨端和。

好生奇妙,这些年仿佛只存在于军报奏疏上的将军们,居然也有这样平平常常擦身而过的时候。

没有声势浩大的皇帝车架,便离人间更近了些。

马车慢吞吞地行使着,李世民掀起了车帘,向外看去。

杨端和带着妻儿在老翁的担子处买豆腐,那豆腐白花花的,还冒着热气,一块一块地分割下来,被人装走。

嬴政瞄了一眼,更觉微妙,因为他竟然记得那个卖豆腐的老翁,叫“洗”,不远处那个卖甑糕的是“暑”。

暑的两个儿子都在杨端和手下为卒,杨端和回来了,不知他们回来没有?

这样的人,嬴政本不会在意;这样的想法,嬴政本也不会有。

可他出现在了这里,认出了这些人,甚至会想这种以前从来不会想的问题。

“阿父等我一下,我去打个招呼。”李世民按捺不住了。

嬴政只嗯了一声,看着那金色的锦缎从太子手中落下,慢悠悠荡回原位,挡住了车外的世界。

他迟疑着,刚要伸出手,蒙毅就道:“陛下可要看看太子殿下?”

嬴政没有反对,那金黄的帘子就来到了蒙毅手中,轻轻掀起一角,太子的声音更清晰地传过来。

“好巧啊遇见你,我正想买豆腐呢。这豆腐是旁边的好吃,还是中间的好吃呢?”

杨端和行礼行到一半,被拦住了,便道:“我觉得是旁边的,更有嚼劲,但家妇喜欢中间的,说是更嫩。”

他的妻子补充道:“中间的拌葱酱,旁边的煨鱼汤,滋味最美。”

“那我要两块,都尝尝。”

“太……有空来我府上坐坐,家妇做的腊肉特别香,是巴蜀那边才能吃到的味道。”

“贵夫人是巴蜀的?”

“是呢,蜀郡的。”

“蜀郡好啊,稻谷很润,咸阳种不出那样的稻谷。这两年收成都不错吧?有没有地动?”

“承君之幸,有水车之后,能多收几石,只是收得再多也留不住,总会花出去……”

杨端和连忙咳嗽了声,截断妻子的话,后者讪讪地停下。

李世民毫不介意,笑吟吟地和他们叙话,还给杨端和的小女儿送了糖。而后是卖豆腐、卖甑糕的、卖菊花的,走到哪聊到哪,等他回到马车的时候,车上就多了两块热豆腐,几份不同口味的甑糕和一束金灿灿的秋菊。

在这过程中,嬴政已经听到暑的儿子战死了一个,还有一个回来了,军功升了四级,家里分到了钱和更多的田地,他想多赚些供孙子读书。

“进县学了吗?”太子温和地问。

“进了,花了不老少钱备束脩呢,本来有点舍不得,但里长都来劝我说,以后没有仗打了,孙子总得有个出路。种地看天吃饭,忙活了一年,累死累活的,到时候连税都交不起……识点字,以后给人抄书,都比种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