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2/4页)

如同在爬高耸入云的陡峭山峰,路很难走,但只要愿意走,总归是能到达山顶的。

萧何愿意去走这条路,爬这座山,且他知道,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在攀登。

太子也在,且会一直在。

这一年的岁末,连李牧都在代郡挂上了灯。

边塞的风如刀如剑,割在脸上,糊了满身雪色。但那晕黄的灯悬在门口,成双成对,虽是冰冷的铁框架,但蒙上了粗麻布,透出的光便多了几分暖意。

“将军,我们也过秦……也过正月初一的岁首吗?”赵地的士卒小声问。

“你想过吗?”李牧平和地看向他们。

曾经的赵人们一阵骚动,看了看灯,又看了看雪,窃窃私语:“有何习俗吗?”

“吃点好的,做点衣裳,把家里打扫打扫,装饰装饰,弄个市集,热闹热闹……节日,大多都如此吧?”李牧想了想,“代郡不比咸阳,那样的灯会怕是办不起来了,太冷。”

“听说咸阳的灯会很好看,灯比星星还多,是真的吗?”

“是真的。”李牧微微而笑。

便有羡慕又向往的喧哗之声,在风雪中响起。这苦寒的边塞,也点起一些温暖的灯来,现成的冰,一盏一盏,零零散散,奇形怪状的,放在冰柱上,倒也是一番奇特的风景。

“李牧的奏那么有趣吗?你看了一刻钟了。”嬴政奇道,“代郡与雁门,应无风波吧?”

“没有,很安宁。”李世民忍不住嘴角的笑意,把李牧的奏疏呈上去。

嬴政与他交换了一下手中的奏,随口道:“河内郡温县的县令许望,生了个颇奇的女儿。”

“许望?”李世民接过来一看,顿时恍然,“许负吗?”

“你知道她?”嬴政来了兴趣。

讲故事的时候,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讲到的,许负这种和嬴政几乎不相干的,就没有出现在李世民的故事里。

“我先看看许望是怎么上报的。”李世民一目十行,忍俊不禁,“出生的时候手里就握着美玉,玉上还刻着八卦?哈哈……”

他觉得这事好搞笑,但嬴政一点也没笑。

“出生百日,能断吉凶,见人哭则其人凶,见人笑则其人吉,无不应验,人皆奇之,莫敢不信……”

李世民看乐了,啧啧感叹:“真会吹啊。”

“你不信?”嬴政盯他。

“你信了?”李世民大惊。

“我以为是祥瑞之兆,可赏赐黄金百两。”嬴政板着脸。

太子愕然:“这种鬼话你也信?你的钱真好骗。”

“瞎说什么?”嬴政瞪他。

“只要我愿意,咸阳城随便找一个要临盆的产妇,给稳婆塞点钱,别说八卦图的玉了,你要太极图、大秦江山图,都轻而易举。到时候让婴儿左手一个,右手一个,你要还嫌不够的话,嘴巴里还能含一个。”李世民无奈地絮絮叨叨,“你怎么能这么好骗呢?黄金百两,还不如给我。”

“我缺你钱了?”始皇不悦。

“马上要岁首了,我得给你准备礼物啊。”就是这么理直气壮。

嬴政被这句话哽住,竟然一时无话可以反驳。

父子俩互相送礼物,在每一年的岁首岁终,都是彼此颇为期待的事情。

李世民的生辰是腊月,嬴政的生辰是正月,隔得很近。

太子刚封太子那年,秦王手把手教他练过几回字,大手包着小手,轻轻一捏,软乎乎的全是肉肉,根本感觉不到骨头。

“寿字怎么写?”小小的孩子坐在他怀里,抬起圆圆的脸,眨眨眼睛。

“你准备写给华阳太后吗?”因之前提起过让小孩给曾祖母送字,所以秦王很自然地想到了这一点。

小朋友笑而不语,甜甜地问:“阿父教我好不好?”

“好。”

他握着面团似的小圆手,一笔一画地写出了大篆的“寿”字。

“这也太难了吧?”小太子夸张地叫道。

“这有什么难?你写两遍就会了。”

“才不是呢,好难写,弯弯曲曲的,看着就迷路了。”那迷宫似的字,惹得孩子嘀嘀咕咕吐槽了很久。

嬴政耐心地带他又写了一遍,而后看孩子自己描摹,歪歪扭扭的,像虫子在跳舞。

“好好写,你又在玩。”

“嘻嘻。”

正月初一那天,小太子送给秦王一幅手写的百寿图。

一百个小寿字,组成了一个篆体的大寿字,虽因年幼而气力不足,但端正圆融,内秀外逸,已然有大家之风。

秦王爱不释手,让人挂在麒麟殿最显眼的位置。

每个来议事的朝臣都能一眼瞧见,情商高的自然就会夸赞道:“好字,秀丽工整,这是谁写的?”

秦王就会神色淡淡地矜持道:“小儿涂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