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第2/4页)
“不、不够你吃的?”韩非纳闷。
“我的是够了,不过嘛~”
“通古!这么巧,你也这个时辰到?”浮丘伯的大嗓门从外面传进来,边走边聊,“文成得慢一点,他爱打扮。难得一聚,我们等会饮酒对诗吧?非兄——”
浮丘伯看到了韩非,笑道,“真是奇了,非兄头一次送帖,宴请大家。我把那请帖翻来覆去地看,还以为是我认错……”
浮丘伯的笑容,在韩非的呆若木鸡中,逐渐消失。
“真的是我认错了?”
李斯已经明白过来了,停下脚步:“太子有礼,这请帖其实是太子送的吧?”
“你能看出是假的吗?”李世民好奇。
“不太确定。虽不符合非兄的性子,但最近太子常来常往,臣又觉得有太子在,发生什么都很合理,就没有细想。”李斯解释道。
“今日算家宴,就别称臣了。”李世民笑开,引众人进去,扶起默默行礼的毛亨,赞道,“师兄的诗注得特别好,太学无人不夸。不知道几位师兄愿不愿意出一趟远门?”
毛亨愣住了:“出远门?”
浮丘伯随口道:“去干嘛?”
李斯下意识看了一眼韩非,而韩非也正看向他。
李世民笑眯眯:“去吵群架。”
“吵架?跟谁吵架?”张苍衣带当风,风姿翩翩地走过来,连忙接话,“有人欺负我们太子吗?”
“没人欺负我,但有人会欺负我阿父。”李世民认真脸。
众人集体失声:“……”
谁敢欺负渊渟岳峙、号令天下的皇帝陛下?
鸦雀无声了片刻,胆大又嘴快的闲人浮丘伯悄声道:“容我问一下,太子只有一个父亲吧?”
所有人刷刷转头看浮丘伯,他着急忙慌地改口:“我脑袋撞墙了,瞎说的,你们就当没听见。”
李斯对太子的劲爆发言已经习惯,顺着这个意思琢磨着:“太子是担心齐鲁那帮儒生?”
“那帮贱儒?”浮丘伯脱口而出。
这次没有人看他了,在场所有荀门弟子,都对这个说法习以为常。
“齐鲁之地,儒风盛行,儒家八门,几乎都有传承,尤其子张之儒、乐正之儒、漆雕开之儒、子思之儒[1]……”李斯分析着。
韩非严肃地点头同意。
“几位师兄们都在,那我也就直说了。我不太喜欢那帮唧唧歪歪的儒生,但我又不能让他们在封禅的时候碍事。”李世民坦白,“我需要他们闭嘴,且心服口服地捧场。”
韩非哼了一声,李斯凝重地皱眉,毛亨安静听着,张苍若有所思,浮丘伯挽起了袖子。
“能动手吗?算不算私斗?”
李斯侧目而视,然后前任廷尉继续思考刚才那个问题。
“这、这与我无关。”韩非很不合群,固执道,“这是你们……儒家的事。”
浮丘伯恼了,还没开口,太子就大惊:“师兄你在说什么?这怎么会是儒家的事?这是荀师的事,是阿父的事,是我的事,还是学派之争,怎么能跟你无关呢?你可是法家表率,太学祭酒啊!”
韩非怔了怔,狐疑道:“陛下封、封禅,礼仪不是由……由通古负责吗?”
“李斯师兄一个人,怎么敌得过齐鲁那——么多儒生?”李世民夸张地拖长声音,以彰显“敌军”数量很多。
“是这个理。”浮丘伯积极道,“不管他们去不去,我跟你去。我早就看那帮贱儒不顺眼了,荀师要是在,肯定亲自去骂他们,有皮无骨,徒具衣冠,故弄幽隐,整天不干正事。”
“那太好了!”李世民就等他这句话了,忙握住浮丘伯的手上下晃晃,“多谢师兄援手。”
“跟我客气什么,我本来就想骂他们。”浮丘伯嗤笑,“正愁找不到机会呢。”
张苍现在不仅在太学任教,也在做御史,不过主要是掌管图书档案的,韩非和萧何会在金匮石室遇见他。
于情于理,张苍都乐意帮忙。
“若陛下同意我随行,那我自然不能错过这个热闹。”
毛亨并不爱吵架,也素来不出风头,但每次团建活动,他都没有错过。不管是上林苑看太子爬橘子树,还是太学围观太子逃课被大鹅追,亦或者那个温馨的螃蟹宴,其实毛亨都在。
他喜欢和同门一起活动,哪怕不怎么说话。
“如果可以,我也想去。”而且毛亨从来不吝于表达自己的意愿。
“那已经齐了!”荀门最小的弟子欢呼道,“真不错。”
韩非满头问号:“怎么……怎么就齐了?”
“刘交向来听话,随便就可以带上一起走了。”李世民满不在乎地回答。
韩非的眼睛都快睁圆了:“我、我并未同意。”
“我可以把韩非绑过去。”浮丘伯大大咧咧地对太子说,“只是需要你跟陛下说一声,他不在咸阳的时候,太学祭酒得找人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