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这人他当然知道,德国目前执政党的领袖,德国的总理,实权人物。

“听说过,他比较有能力,经济搞的不错。”乔谨慎的说。那位原籍奥地利的政治家在德国轰轰烈烈大搞生产,对内增加工作岗位、提高生产力,对外拖延战争赔款的支付,一番骚操作之下,全世界其他国家都在因为1929年经济大萧条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缓慢乃至倒退,唯有德国出现了增长。

凯瑟琳却又不说了。说的多了未免无趣,说的早了又有故作惊人之语嫌疑。对于如何在战争时期赚钱,在大西洋上她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本来她可真的是只想干一票大的就跑路,但战争即将来临,大资本家肥得流油,她也可以跟着喝汤嘛,不耽误不耽误。

雅顿先生颇是忧虑,他是一战老兵,当时美国参战已经是一战的尾声,美军伤亡不大,但总归是有伤亡的。他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与血腥,炮弹飞来,不管你是什么人,统统只有个死。

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从战场活着回国,但他的许多战友可是把小命留在欧洲,只有躯体回了家乡,造成了无数伤痛、无数眼泪。

凯瑟琳又换了话题,“如果欧洲再次打起来,美国也像十几年前那样参战了,你们会应征入伍吗?”

她是知道肯家俩兄弟都入伍了的。

乔,你会死。

杰克,你也差点死了。

马克西姆说:“美国一直保持不介入外国战争的原则。”

这是课本上的美国“孤立主义”,美国希望自己不要介入外国矛盾和战争,也希望外国不要介入北美矛盾和战争,这就是简单版本的“孤立主义”。

“可世界大战美国参战了。”二战还没有开打,严格来说现在只有“世界大战”,还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说法。

“那是迫不得已。”

“就是说你不会入伍?”

马克西姆犹豫了一下,摇头,“没有前提,我当然不会入伍。”

“懦夫!”杰克轻蔑的扫他一眼。

马克西姆冷笑:“我不跟男孩讨论严肃的话题。”

“你怕了!”杰克继续采取轻蔑的态度和语言,试图激怒马克西姆。

“冲动是魔鬼,肯尼迪。”

乔走过来,按住要跳起来的杰克。他冷静的看着马克西姆,“如果美国参战,我会应征入伍。如果国家需要我,那我就去前线。”

凯瑟琳暗自挥拳:好样的,小乔同学!

这番话说的完美极了,无可指摘。本来她就是假设“美国参战”,说漂亮话总是可以的。马克西姆这样的人,太谨慎小心,反而无趣。

小乔接受的家庭教育也太惊人了,他居然有“我可以为国家捐躯”的觉悟,实在超乎她的想象。

玛丽娅看得出来三位美国少爷之间的剑拔弩张,虽然她不知道凯瑟琳是什么

意思,但她想,年长一些的这个肯尼迪的回答实在完美,年轻的杜邦只怕要减分了。

*

钓鱼活动在1个小时后结束,凯瑟琳没钓上来鱼,很快就兴致缺缺。

马克西姆也知道自己莫名其妙输了一点印象分,此时决定弥补,便给凯瑟琳指点沿途风景。

塞纳河作为流经巴黎的内河,还是很有看头的,各种房屋在河岸两边。还有许多知名建筑物分布在河岸两边,景点多多。

一路掠过埃菲尔铁塔、大皇宫、卢浮宫等等,还有位于河中小岛上的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因为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而声名大噪,雨果先生因为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拿破仑三世而遭到流放,也因为谴责英法联军在中国的暴行而得到中国群众的喜爱。

凯瑟琳对雨果先生十分感兴趣。

“……

merveilles'appelaitlepalaisd'té.L'artadeuxprincipes,l'idée,quiproduitl'arteuropéen,etlaChimère,quiproduitl'artoriental.Lepalaisd'téétaitàl'artchimériquecequeleParthénonestàl'artidéal.Toutcequepeutenfanterl'imaginationd'unpeuplepresqueextrahumainétaitlà.

……

……”

她突然背起大段法语,马克西姆法语流利,肯家兄弟法语麻麻,勉强听懂。但他们都不知道这是在说什么。

法语流利的玛丽娅、菲尔顿太太也都没有听过雨果先生的这篇著作。

*

“……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