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所以这也是宗主国都不肯放弃殖民地的最大原因。锅漏了没关系,还可以补一补,但要是没了耗材,那是有点难办。
二战后美苏殊途同归,共同致力于亚非拉“去殖民化”进程,实际也不是他们有多“高尚”,简单点说是“大国博弈”;复杂一点说,是出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资源获取(掠夺)等各方面综合的结果。
这也是欧罗巴人的劣根性,他们最习惯的手段就是掠夺。就像伯蒂表哥,他内向沉稳、性情温和,但你若是让他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他准会以为你脑子坏掉了,居然说胡话。
他们于是激烈讨论起殖民地问题。大英帝国是有大量海外殖民地和属国的,因此带来的利益多不胜数,阿拉斯泰尔、比利又都是大贵族阶层,他们自然维护帝国利益,绝不放弃海外殖民地。
伊戈尔与“奥尔加公主”的经历类似,几岁的时候跟着父母逃离俄国,他对殖民地的看法就比较朴素,认为大家(各国)都不要凭借海外殖民地才最公平。
瑞典伯爵比约恩认为亚非拉土著都是野蛮人,宗主国为他们带去的可是先进的思想呀!
惊到凯瑟琳:你这个唯人种论的封建主义小崽子!
肯家兄妹当然没有这种唯人种论的逆天发言,爱尔兰人在欧洲也就比吉普赛人和犹太人稍微好那么一点点罢了。而且美国没有明面上的海外殖民地,他们的思想也比这几个欧洲贵族开放得多。
各国小崽子们的看法都深受本国、本阶层的影响,全都是能吊路灯的想法。凯瑟琳不禁想着要是谢尔盖或是伊莱亚——也不对,他俩就算是内务部的秘密特工,也不会在这些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凯瑟琳挖苦的说,该把比约恩流放去法属圭亚那这种绝地体验一下生活。伊戈尔不禁哈哈大笑,觉得殿下的主意真是棒极了!
少爷小姐们绝大多数都没有听说过法属圭亚那的赫赫威名,伊戈尔便绘声绘色,将法国报纸上对法属圭亚那的报道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
法属圭亚那是穷乡僻壤,是法国罪犯的绝佳流放地,号称“南美小澳大利亚”,自然环境恶劣,气候炎热,前往圭亚那的路上能死掉至少1/5犯人。到达圭亚那后,1年内能再死1/3犯人,属实杀人不见血。
比约恩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后悔莫及。
*
一周后,凯瑟琳到了瑞士首都伯尔尼。
瑞士的地理环境很特别,以阿尔卑斯山划分,山的东边大概1/3的地区比较贫穷,有名气的城市都在阿尔卑斯山以西的这2/3地区,有许多内陆湖泊,此间风景独好。欧洲有钱人都喜欢在瑞士购买度假别墅,有湖光有山色,一年中有至少4个月时间可以滑雪,滑雪季节来度假的人非常多。
瑞士早早宣布永久中立,上次世界大战中基本未受波及,当时也有许多有钱人跑到瑞士避难,带来大笔资产,因此瑞士在全球富豪心中确实是“圣地”。
凯瑟琳发现,带着这些少爷小姐——还包括军官们,实际是很难真正“深入群众”的。而且她也不像小乔他们这些男孩,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走街串巷,只要是白天,最大的危险也不过是被人扒了钱包偷了手表。她不行,这不是说她身边的人太多,而是因为她是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孩。
她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福克斯先生和诺兰中尉,可两个人的表情仿佛她高烧45摄氏度,满嘴胡话。
凯瑟琳泄气:算了,跟你们说不清楚。
福克斯先生求她不要异想天开;诺兰中尉请她不要尝试偷偷跑掉,那样他会很难做,国王陛下一定会狠狠责罚他。
凯瑟琳倒也没有那么叛逆,在异国他乡还是不要考验罪犯的良心了。
自驾游的体验是极好的,欧洲各国的道路建设非常不错,要想富先修路嘛。
差旅费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埃莉诺王后的费用一部分由王室支付,乔治六世自掏腰包贴补了另一半(主要是安保人员的薪水和费用);肯家兄妹和莱姆的费用由肯尼迪大使支付;菲利普的费用由他的小舅舅蒙巴顿中校支付;阿拉斯泰尔和比利是自掏腰包;比约恩的费用是瑞典王室支付;伊戈尔因为刚得到一笔奖金,又把奖金给了凯瑟琳,说这就是他的差旅费了。
福克斯先生支付沿路的加油费用。
于是凯瑟琳几乎没有额外花钱。
在伯尔尼住了一周,每天早上起床先是在阳台吃早餐,上午在城中闲逛,下午通常是去俱乐部游泳、打高尔夫或是网球。她不是代表王室出行,所以也没有公务,倒是有不少人想求见她,她一律拒绝了。
还抽空考察了一下瑞士国家银行,试图打银行的主意。只是瑞士国家银行的安保措施确实尽可能的严密了,地库除了是混凝土浇筑之外,还有密不透风的铅板防护,警局就在银行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