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第2/3页)

“我可以叫你的名字吗,少校?”

“你可以叫我利奥波德,或者利奥。我今天不是少校,只是一个普通市民。”

你说的好好笑啊。你如果是个普通市民,从诺兰中尉往下,随便哪一个都能把你扔进多瑙河,而不必担心任何后果。

看破不说破。

众人陆续上船,几十人也确实不少,游船满满当当。

凯瑟琳假装好奇,“船上都是你的人吗?”

“我的人?”利奥波德似乎觉得这很有意思,“不需要。”

“你游览过多瑙河吗?”凯瑟琳马上换话题,“一直听说多瑙河很美,比塞纳河要美多了。”

“流经维也纳的这一段一般吧,要是从上游顺流而下,那是极美的。”

“你是哪里人?巴伐利亚?还是?”

“我出生在慕尼黑。”

“巴伐利亚。”慕尼黑是巴伐利亚州的首府,以前是巴伐利亚王国的首都。“我知道慕尼黑有宝马、西门子,西门子公司在远东中国有分公司,是吗?”

“我想是的。”

慕尼黑之所以有名气,也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德国的经济中心,还因为美术生的“啤酒馆政变”。15年前那次不成功的政变反而成就了他的上位之路,大概是所有人都不曾预料到的事情。

游船开动,逆流而上。

*

由于纬度高,维也纳的7月气候十分宜人,压根不热。随着游船的移动,河面上风势渐大。

利奥波德殷勤的请殿下到船舱里坐下,船舱是封闭式的,两侧开窗。

诺兰中尉带着军官们严肃的守在她周围,凯瑟琳觉得他们有一点点夸张,让他们走开一点。

利奥波德看着穿着便装的护卫退开了一点,大概也就是往后退了一张桌子的距离。

“你需要这么多护卫吗?”

“不需要吗?”她反问。

“至少在维也纳不需要。”

“慕尼黑呢?”

“在慕尼黑也不需要。你要去慕尼黑吗?”

“也许。我可能还会去柏林。”

“去柏林?”他招手喊来服务员,要他们上咖啡和冰淇淋。

“我还没有去过柏林。柏林……安全吗?”她面露担忧。

“很安全。怎么?柏林居然还会不安全吗?”

“那我可不知道。你说呢?”

他显出沉

思的表情,考虑了一小会儿才说:“不好说,要看你们……英国如何对待总理的要求。”

“什么要求?”凯瑟琳假装听不懂。

“苏台德地区。你觉得张伯伦会怎么办?”

凯瑟琳一脸懵懂,“首相的事情我怎么知道?”咦?难道你们要走曲线救国,从我这里打听英国议会或首相的可能对策?你们这不是找错人了吗!

“我以为你会很关心。”

啧。

“不,我又不是英国人,我为什么要关心?”她冷漠的说。

他轻笑,手指摩挲自己的唇,“是啊,是啊。我只是好奇。”

“美国人有句俗语,‘好奇心杀死猫’,意思是别问你不该问的。是这个意思吧,乔?”

她忽然问了一声坐在隔壁桌的乔。

“是的。”正竖起耳朵听他们谈话的小乔条件反射似的表示了肯定。

此时,乔正在懊恼自己没有学过德语,完全听不懂那位德国少校在说什么。他看着比约恩,比约恩是会说德语的,但这个瑞典贵族一点也没想为他们翻译。

服务员端上咖啡。又送上两客香草冰淇淋。

*

“你的部下有多少?”凯瑟琳好奇心强烈,“奥地利人真的一点都不想反抗吗?是因为你们都是日耳曼人?”

“反抗?为什么要反抗?他们什么都没有改变,甚至还可以生活的更好。我们不是入侵,只是接纳他们进入德国。”

你真的相信这一切?

凯瑟琳探究的打量他:你也是被洗脑的一代?

她看过后世有人研究二战期间德国人和奥地利人的心理,他们是真的相信落榜美术生能够带领德国重新“走向伟大”,他的政绩也确实不错,消除失业率就是一项很不得了的政绩了,所以崇拜他的人真的很多。

中国人其实蛮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奥地利人会成为德国总理,这是不理解日耳曼人的认同感,也不理解曾经的德意志帝国的民众的自豪感,简单点说,“爷是人上人”,这种“祖上阔过”的荣誉感,再加上《凡尔赛条约》的沉重打击,反而铸成了日耳曼人同仇敌忾的凝聚力。

凯瑟琳决定给利奥波德来记猛的,“要我看,英美法当时太心软了,德国还分的不够碎。”

她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如果是我,我会让德国恢复到德意志帝国合并其他小国之前,将巴伐利亚还给维斯特巴赫家族,将萨克森还给萨克森家族,将符腾堡还给符腾堡家族,将黑森还给那些贵族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