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维也纳的一周过得相当惬意,利奥波德这个“地主”招待殷勤,让所有人都充分领会到“权力”的真谛。

基特对“权力”这东西并不敏感,即使老爹成了驻英大使,在她看来也就是英媒提及“肯尼迪家族”的次数稍多而已,不太有什么切身体会。

罗斯玛丽智力差不多等于8、9岁孩子,也对“权力”非常不敏感。

要说触动最大的,肯定是肯家兄弟俩。其他人不是大贵族之子就是王室成员,就连少年菲利普也早就明白“权力”有多香。

父亲成为大使让他们知道“权力”代表地位,而利奥波德招待埃莉诺王后,让他们更清楚“权力”能做到什么地步。

你以为尊贵无比的皇室宫殿,随时可以敞开大门,因为什么?是因为王后的地位,是因为少校这个实际掌权者的地位。

而男人,一旦窥探到“权力”的真谛,就忍不住会被吸引。

兄弟俩之前不过是模模糊糊体会到“权力”能让他们提升阶级地位,但维也纳才让他们明确了一定要“掌握权力”。

*

离开维也纳之后,几人因为下一步要去哪里产生了分歧。凯瑟琳想去苏台德地区,但诺兰中尉和福克斯先生认为苏台德地区过于敏感,英国王后可不能去争端地区。

好吧,凯瑟琳承认福克斯先生说的对,苏台德地区目前太敏感,她在此时进入苏台德地区,只会被人误读。她同意按照菲利普制订的路线,仍然前往慕尼黑。

乔和杰克却想去苏台德地区,连带阿拉斯泰尔、比约恩都要求同行。那么莱姆一定是要跟着杰克的,于是一行人分成两组,凯瑟琳和基特、罗斯玛丽、伊戈尔、菲利普、比利去慕尼黑;乔、杰克、莱姆、阿拉斯泰尔、比约恩去苏台德地区。

凯瑟琳让诺兰中尉给了他们两辆汽车,又把保镖尤里给了他们,再让他们带上一名男仆。

他们在原奥地利与德国的边境线上分别,两辆车往北,其他10辆车往西。

*

杰克送的小博美阿特拉斯已经成年了,体型几乎没有变化,体重也很轻,只有1.4公斤重,很小很乖巧,凯瑟琳走哪儿都带着她。

阿特拉斯也很乖巧,不怎么乱叫。

“你看,爸爸走了,真狠心。”她挠挠阿特拉斯,小狗吠了两声。杰克这个臭不要脸的,每次见到阿特拉斯都会自认“爸爸”,现在凯瑟琳也习惯了,好像这么把宠物当孩子也很正常。

基特每次听到他俩自认阿特拉斯的“爸爸”、“妈妈”都觉得好好笑,但不能真的笑出声,忍着。

凯瑟琳嘟着嘴:“王后”这个身份为她带来了一些便利,但也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她不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男人确实是强势性别,乔和杰克他们就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基本不会遇到困难。

现在,她只能指望他们带来的第二手资料了。

*

进入德国境内后,最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只要是在城市中,一定会看到高高飘扬的反“卍”字旗。不知道美术生的这个思路是哪里来的。

“卍”字是梵文,读音“Srivatsa”,意思为“吉祥万德之所集”,反“卍”字的本义也是吉祥万德,但现在却成了纳粹党的象征符号。

之前利奥波德解释过,反“卍”字象征“权威”,也就是“权力”,简明醒目。

确实,红底白圈黑字,是非常醒目。

当你在纪录片或是影视剧里看到反“卍”字旗,其实是没有多大感触的。

只有在市政厅前面的广场上,亲眼所见,铺天盖地的红色旗帜猎猎飞扬,满眼的反“卍”字占据你的全部视线,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字符代表的意思。

权力。

Power。

至高无上的。

强盛的。

富有凝聚力的。

凯瑟琳仰头看着成行成列的反“卍”字旗,非常佩服美术生的思路:瞧瞧!这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洗脑呀!

美术生的身边一定有高人!

这时候德国的宣传部长是谁?哦,保罗约瑟夫戈培尔,这也是个名人了。

几名穿着希特勒青年团制服的少年从广场上走过,他们昂首挺胸,自信满满,年轻的脸庞满是骄傲。

菲利普非常好奇的看着他们。

一名青年团少年不满的瞪了一眼菲利普,大概是发现她们不像德国人,于是大喊着:“以元首的名义!你们是什么人?”

啊,小孩你太嚣张了吧!

菲利普没有理会。除了在寄宿学校里会被学长霸凌之外,他在外其实很少遇到他人的刁难或是恶意。他懂一点德语,但不多,也就是日常对话100句的水平,一般他不说德语。

除了凯瑟琳之外,也只有福克斯先生懂德语了,他也没把青年团的男孩放在眼里,冷漠瞥了少年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