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第2/2页)

凯瑟琳搓手:基里尔叔叔这个建国大业还没准真的能行呢!

这一票,她决定干了!

*

凯瑟琳从英国地质局拿到火地岛的资料,英国在19世纪初便对火地岛进行了地理测量和勘探,目前没有发现石油和其他矿产,因此被大英帝国认为“价值极低”,他们甚至都懒得参与智利与阿根廷的火地岛争端。

也因此,两国才如此轻易的决定出售火地岛吧。

火地岛之前以印第安人为主,人数极少,只有1、2000人。之后两国都往岛上流放重刑犯,导致原住民急剧减少。岛上以森林资源为主,进入20世纪后,两国终于觉得岛上只有罪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于是派兵进驻,迁徙人口,建立定居点,维持社会秩序,开始伐木产业。

另外在夏季开展渔业和狩猎产业,但产量都不大。

凯瑟琳写信询问基里尔叔叔想要如何管理(统治)火地岛。想要长治久安就需要人口,那些俄罗斯流亡者和移民愿意去一个“鸟不拉屎”的小岛吗?恐怕只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了。

她倒也想过是否可以把愿意移民的西班牙难民移居到火地岛上,但想想俄罗斯帝国就没能把当时的各民族融合起来,以基里尔大公的思维方式,他肯定会认为只有俄罗斯民族才是人上人,其他民族统统只配当农奴。

流散在欧洲和北美、亚洲的200万俄罗斯人,会有多少人愿意去火地岛?火地岛的气候条件其实不算差,夏天日照时间高达20小时,当然冬天就苦逼一点,最短的白天只有7小时。

夏季气候十度左右,冬天其实也不算太冷,最低大概也就是零下十几度,对习惯了寒冬的俄罗斯人来说,并不算寒冷。

目前火地岛总人口大概在1万人左右,人口构成主要是智利和阿根廷的白人后裔与混血,白人占绝大多数,都说西班牙语。他们可能不愿回国,基里尔还是要面临种族构成问题。

最好的政策当然是移民至少5万俄罗斯人,然后鼓励通婚,通婚后代不论父母是什么民族,一律登记为俄罗斯族;建立学校,教授孩子们俄语,以俄语为官方语言;建立军队,与隔壁福克兰群岛的英国驻军打好关系。

第一步先搞畜牧业,火地岛的畜牧业基本只有养羊;然后是林木业、渔业,群岛嘛,当然要鼓励渔业发展,南极洲附近什么水产最多?忘了,肯定不会少;小麦种植不知道搞不搞的起来,不行可以从阿根廷进口小麦和面粉,阿根廷是农业和畜牧业大国,产量没问题。

矿产的话希望不大,但也可以等二战结束后再请人勘探一波,新的勘探技术和仪器逐渐发展,没准以前没勘探出来的地方也会有矿产。要是能勘探出石油那就更好了,别管储量有多少,有石油就可以有点底气。

等过几年二战开打,阿根廷的经济大概率也会受到影响,这时候就可以趁乱再买地,凯瑟琳觉得巴塔哥尼亚高原就挺好。这块高原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与火地岛相隔麦哲伦海峡,因为地势太高了,海拔普遍在1000米以上,居民稀少,可也是能够居住的。

写完信后,随手做了一个建设计划,就以5年为期,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移民,必须要有绝对压倒性的人数才能保证统治,否则都是白瞎。她会以沙俄皇储的名义号召欧洲的俄国流亡者与移民前往火地岛。

嗯,等等,先选择国家名字,还可以叫“沙皇俄国”吗?会不会触怒苏维埃?以目前苏维埃正在对内大清洗的残酷程度,以及对外德国的压力,史达林同志未必会在意遥远南美的新俄罗斯。

这么说,现在建国的时机最好?

但不知道基里尔是否想自己当沙皇,不鸟她这个“皇储”。

其实她现在也对建国初期的艰难不感兴趣,她可以告诉基里尔叔叔,允许他使用她这位沙皇唯一直系继承人、现任皇储的名义,给他“摄政王”的名义,脏活累活他来干。

嗯,就是还是要跟基里尔谈判好,这项工作……不行,德米特里叔叔的健康不允许他长途跋涉远渡重洋,要么还是费利克斯表姐夫吧,费利克斯足够聪明,也有胆识,要是他和基里尔同为摄政,她还是比较放心的。

她想了想,在计划表上写下两个名字:基里尔大公,摄政王;尤苏波夫公爵,皇储的全权代表。

国家名字:俄罗斯帝国,新俄罗斯帝国,新罗马帝国。

好吧,自己实在没有什么起名的天赋,暂时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