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伦敦证券交易所应声而跌,跌得极为迅速。从5月10日德国出兵低地国家以来,伦交所就一直在跌,今天则是一泄如注,势不可挡。
肯尼迪大使密切注意伦交所情况,下午开始小笔吃进。
随后两天,豪迈吃进。
5月28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向德军投降,王储博杜安则和其他王室成员跑路到了法国,之后他们还将继续跑路。利奥波德三世想仿效丹麦国王,因此不肯跑路,坚持留在首都布鲁塞尔。
比利时也只坚持了18天就完蛋了。
此时,德军在北欧仍然继续与挪威军队作战,在敦刻尔克痛揍英法联军。
失去比利时防线的英法联军更惨了,不但要面对头顶的飞机,还要面对追击的德国陆军。
一些部队被调去负责拦截追击的德军,这些人大概率无法离开敦刻尔克。
比利时投降的消息传来,伦交所指数再次下跌。
纽交所也受到影响,但影响不大,反而一些绩优股比如电力、铁路这样的公众事业股上涨了。
*
凯瑟琳天天听肯尼迪大使汇报股市震荡,觉得这也很有意思。天灾人祸必定引发局部动荡,反应在金融上就是股市的起起伏伏,抄底是必须的。
她很相信老乔的眼光,因此授权他全权处理。越洋电话也不必说的太详细,汇报一下大盘指数即可,别的她也不懂。
法国股市就更别说了,狂跌不止。不过她没有人手薅法国的羊毛,再说法国很快就会投降,薅法国的羊毛意义不大,有好几年都会被套牢。而且她也不知道还能幸存多少企业,英国就不一样了,企业不但能存活,没准还能飞速发展。
*
在所有人忙着关注敦刻尔克的同时,5月30日,一艘瑞典邮轮悄无声息到达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港口。苏联商务代表团很快前往渥太华,无人留意到一小队人从哈利法克斯消失了。
次日,持有加拿大护照的几个人从缅因州与加拿大交界处进入美国。
伊利亚阿米拉赫瓦里没有更换护照,而是持新的英国护照从纽约入境——他原本的英国护照是在殿下与爱德华国王结婚后拿到的,后来遗失在柏林。他本来就有合法护照,补办护照也不是个事。
究其原因,还是他生的太醒目了。领导说,像他这样醒目的人其实很不适合当秘密特工,最好的秘密特工应该混入人群中找不到,泯然众人才是最好的保护色。
所以,这也是你们当初挑选我去殿下身边的原因之一吗?
*
波士顿。
前任王后并不太常出席宴会,在哈佛,她相对低调。对每天出门见到的记者既不讨厌也不喜欢,就那样吧。美国记者很是敬业,在她开始固定做产检后大概一个月,终于弄明白每周前来的男人和女人到底是什么人。
复活节假期之后的4月底,本地的《波士顿先驱报》在社会版抢先报道了前任王后怀孕的消息。
这则消息第二天便传回伦敦,《每日电讯报》首发这个好消息。英国群众的心情……要说复杂吧也确实有那么一点,很可惜前任王后没有生下国王的孩子。
但现在也没有什么不好,即将出生的小宝贝也是王室后代,还是两个王室的后代。不知道是谁透露了奥尔加皇储与阿拉斯泰尔王子的婚约,小宝贝的姓会是“温莎-罗曼”这个双姓,说明这个孩子将是两个国家的继承人。
英国群众接受良好,表示这样也很不错。
英国各大报纸原本就在美国派驻有记者,华盛顿、纽约、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都有派驻,现在再多一个波士顿也不是什么问题。几家大媒体比较财大气粗,《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曼彻斯特卫报》都派了记者驻扎波士顿。杂志方面是联合雇佣了一名摄影师、一名记者,确切的说是两名摄影师和记者的自由职业组合向几家大型杂志供稿,主要是《经济学人》、《旁观者》、英版《Vogue》,也向一些妇女家庭杂志供稿。
奥尔加皇储在英美法等国的媒体上是常客,时尚杂志特别喜欢用她的照片做封面,在彩色印刷的加成下,每一期以美丽公主为封面的杂志销量都大增。女读者喜欢她的精致穿搭风格,有些杂志还会推出“跟随公主学穿搭”的时尚专栏,教你如何用时尚单品穿出“公主范儿”。
凯瑟琳在没有刻意凹造型的情况下,不知不觉成了“时尚偶像”。
《经济学人》一听名字就知道跟经济有关,英美新闻届流行一句话,“《纽约时报》告诉你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曼彻斯特卫报》告诉你世界出了什么问题;而《经济学人》告诉你世界即将发生什么”。
早在德国进攻丹麦和挪威之前,《经济学人》便发表了几位经济学家的文章,称英法股市将会受到战争影响,当然这个是必然的,算不上“预言”;只有奥尔加皇储的文章精确“预言”了北欧的战争和低地国家的沦陷,称这将导致全球股市动荡,当然,主要也就是英法美这三国的证券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