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第2/2页)
国王原本想送走妻子和两个女儿,但伊丽莎白坚决留下,只将两个女儿托付给弟媳妇爱丽丝照料。
阿拉斯泰尔也打电话请母亲亚历珊德拉去郊外祖父居住的巴格肖特公园暂住。亚历珊德拉本想去渥太华,但听说德军飞机有可能从挪威直飞英国本土,只好打消这个念头。目前英国皇家航空公司飞往北美的航班已经停飞,只有泛美航空的航班仍然运行,但谁也保不齐德军飞机会不会发疯攻击美国飞机。
泛美航空的10架波音314飞机几乎只能维持基本的维修保养时间,其他时间全都飞在大西洋上空,将美国国民送回国,也包括一些前往美国避难的英法富豪。
此时,肯尼迪大使十分庆幸自己早早将孩子们全都送回国内。
*
波士顿。
杰克肯尼迪已经完成了论文答辩,顺利过关。
凯瑟琳考试完毕,很快去了曼哈顿。
乔和杰克先去了海恩尼斯港过了一个周末,随后也来到曼哈顿,他俩要随凯瑟琳一起去火地岛。
比约恩很想回瑞典看看,但听说德军封锁了斯卡格拉克海峡,而他要回瑞典的话,不论飞机还是邮轮都要从英国转,英国民航飞机或邮轮只怕不可能前往瑞典。
因此他郁闷万分,也只好跟着凯瑟琳去火地岛。
*
凯瑟琳在看报纸。
法国临时准将夏尔戴高乐流亡伦敦,6月18日宣布成立法国流亡政府“自由法国”,并在BBC广播向英法两国宣布法兰西未亡!我的法国同胞们,拿起你们的武器,进行反抗!
戴高乐努力收拢残部,敦刻尔克撤到英国的8万多名法国部队成了自由法国的军事班底,仍然保有国名和独立的部队番号,不算是英军的外籍军团。
另外有一些部队在北非的法国殖民地,这些部队也响应了戴高乐的号召。
而就在挪威王室和政府撤离挪威的当天,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
同一天,北非战役拉开帷幕。6月14日,英国军队夺取了北非小国利比亚的意大利军事基地。利比亚此时是意大利殖民地。
意大利北非部队随即展开反攻,向英国实控的埃及进发。
*
真是热闹呀。
凯瑟琳唏嘘。
伦交所股价当然是跌跌跌,到法国政府宣布投降那天算是跌到了谷底。这几天稍有反弹,但也不多,还因为她的新文章又小跌两天。
没想到她现在还有影响股市的能力了,凯瑟琳当仁不让沾沾自喜。
抄底也抄的差不多了,毕竟自己和老乔加起来那几亿美元也不过是毛毛雨,钱是赚不完的,羊毛也是薅不完的。于是给老乔打了电话,让他收工。
至于什么时候抛出,则由老乔自行决定。
她很快拖家带口的飞往乌斯怀亚。
*
新俄罗斯。
乌斯怀亚人口暴涨,一派欣欣向荣,安宁祥和,远离欧洲战场。
各行各业发展迅速,乌斯怀亚还出版了本岛第一份日报,《新俄罗斯日报》,主要刊登本地新闻和广告,还从阿根廷和美国的报纸上摘取一些“过时”的国际新闻刊登,目前群众最关注的当然是欧洲战局。
令凯瑟琳意外的是,《新俄罗斯日报》的老板居然是堂哥弗拉基米尔。
交通方面,有一家美国航运公司开发了从迈阿密到乌斯怀亚的航线,10天发一个对开;首都新罗马修建了一座机场,目前有一家阿根廷航空公司飞布宜诺斯艾利斯到新罗马的航班,一周两个班次。
凯瑟琳年初便跟休斯飞机签订了新合同,要求他们开发使用喷气式发动机的新型大型客机,要求至少能搭载200名乘客。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最大的飞机就是波音314了,也只能搭载包括机组在内的不到90人。
影响飞机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发动机的功率,四发重轰之所以体型巨大,就是因为它有4台发动机。马力强劲的喷气式发动机理论上确实可以承载更大、更重的机身。
霍华德休斯也很看好大型客机的钱景,如今正一头扎进客机的设计图绘制中。
新罗马的建设也一日千里,突飞猛进。城市已经初具规模,人口陆续迁入,目前居民4万人,绝大部分都是俄罗斯人,以及少量的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波兰人、白俄罗斯人,和为数不多的法国人、阿根廷人与智利人。
居民区很热闹,商业街人头攒动,娱乐区已经修建了剧院、电影院、游乐园,政府部门的办公楼也都建造完毕,尚未挂牌。
凯瑟琳到达新罗马之后,跟基里尔大公、德米特里大公、尤苏波夫公爵等人开了几天会议,初步确定宣布立国的时间、国家名字、国家元首、政府部门部长,以及最重要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