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医部·生死之辩
碧桃进入了幻阵, 大水隆隆仿佛就在耳边,水腥气和无所不在的腐臭味直冲鼻腔。
一段记忆涌现在脑海, 碧桃还未等完全接纳,门外就跑进来了一个穿着一身短打,腰佩长剑的精壮男子。
男子的脸上还蒙着厚厚的布巾,只能看到一双充满了愤恨的鹰目。
他对着碧桃道:“大人,我已经带人去和医馆的人交涉过了,他们根本不肯卖药!”
“可是郊外的那些患病的百姓真的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 就死干净了!”
“我和冯晓拿着大人的令牌威胁那医馆之中的人,但他们也都是平头百姓,若当真不卖药我们也无法强求。”
“大人, 他们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卖……”
碧桃已经完整地接受了那一段记忆, 自然是知道天灾在前,那医馆为什么不肯卖药。
是此地的官员不允许他们卖, 是那官员身后, 遥遥坐镇皇城的太医院太医令, 不允许他们卖药给她。
碧桃如今成为了一个女医。
一个从采药女一步步爬到了今日的太医院,从为后宫嫔妃们专门看病接生, 到如今的太医院太医承的位置。
本朝古往今来从无女医,太医承的位置她也做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此次凤州大灾之后疫病蔓延, 民间医师俱是束手无策, 君王圣明, 怜悯百姓,令太医院研制控制瘟疫之药方。
这是一个绝佳的立功和升官的机会,这种时候,太医院的一群老医师聚在一起, 偏偏把女医排除在外。
可是他们却多日全无进展,眼见着民众尸横遍野,帝王几番催促。在这个当口上,被排除众人之外,昼夜不停的查阅古籍,甚至以身试药的女医,却研制出了可以治疗此次瘟疫的对症之药。
于是女医领了皇命,带了人到了这山洪暴发,瘟毒蔓延的城镇。
但是还未等施药救人,就被卡在了第一步,买药。
碧桃当然可以派人送信回皇城,找皇帝为她解决药材的来源,但是一来一回需要十几天,再等到新的药材自周边因为疫病被封禁的城镇买来送到,怎么也需要二十天。
此次疫病来势汹汹,百姓尽皆上吐下泻,水米不进。通常一个成年人从患病到死去不到三天,而孩童和妇孺更要缩短。
他们等不起,难道等到最后人都死绝了,再施救吗?
而远在皇城的太医令调动关系,勾连官员给她使绊子的原因,也非常简单。
太医令的年岁大了,要退下来了,想要推举自己的徒弟上位。
可是他的徒弟并无多少真才实学,不太争气,没能争抢得过女医当上太医承。
一旦太医令退下去,碧桃这个女医再加上此次治疫有功,太医令的位置非她莫属。
太医令不甘心,便不顾百姓生死,隔空和碧桃这个女医斗上了法。
碧桃如何斗得过?
她不过一个无靠山,无背景的孤女,不像那太医令本身就出自名门望族。
不仅无证据将阻拦买药的这件事上达天听,她医者仁心,更无法眼睁睁看着百姓去死,用百姓的性命同他们斗。
现如今他们逼着她低头,无非是要让太医令如今的徒弟,代替这个女医,领了救治百姓的功劳。
能操作的空间非常多,只要是碧桃点头,他们就立即派人送一副“药方”过来。
这样到最后上报君王,就可以说是女医的药方对瘟疫不管用,最后还是太医令年轻有为的徒弟日夜不休,终于研制出了救命的药方。
又远在皇城,心系百姓,并不居功,千里送药方。
这样大家就能“皆大欢喜”。
而实则并不如此,若当真只是为了一点功劳,女医就算为了百姓的生计,也会妥协。
她爬到今天的位置上,靠的可不是争权夺势,而是真本事。
错过了这一次,还有下一次,下下次。
只是碧桃接受的这一段记忆之中,这女医确实妥协了。
只不过妥协之后,她便因为佐证自己的药方无效而“病死荒郊”。
后续乃是那“心系百姓”的太医令徒弟,不惜在无皇命,无保护的情况之下,私自奔赴疫病灾区,带着自己的“药方”,接手女医留下的烂摊子,力挽狂澜。
最终背负着天大的功劳,回到皇城演了一出半真半假的负荆请罪,皇帝感念他的功劳,私自出宫的罪过全免,还提他风风光光做了太医令,得了皇帝御口亲封的“仁心仁术”的匾额。
那匾额在他的家中挂了一辈子。
无人知“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英雄埋骨荒山,小人得势昌隆。
这一境究问的乃是碧桃本心,若身在洪流之前,她究竟是选择埋骨无人之处,救助苍生,还是无视苍生苦厄,修书回皇城,自救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