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对照组(第5/5页)
“那个,我们发现,第一,深蓝工装过于普遍,纤维比对实验室一天只能完成20份,进度太慢;第二,自行车基数过大,特征模糊,没什么特异性。第三,医疗辅助岗位流动性大,部分临时工信息缺失。”
秦铁山沉声道:“结论呢?”
范威叹了一口气:“案发时段无可靠证人一共有400人,包括独居、夜班外出、行踪陈述模糊者,已经将他们列为需二次核查的重点名单。但是大部分的理由都是在家睡觉,无法核实啊。”
说到这里,范威停顿了一下,抬头看向秦铁山,情绪有些低落:“秦队,三天时间太短,需要排查的人员太多,即使列出重点名单,基数仍然庞大,需进一步交叉筛查。”
说实话,排查小组真的尽力了。
锁定了这么多人,走访了那么多地方,可是二八大杠和深蓝工装这两条线索在工人阶层中覆盖率太高,大量独自在家的不在场证明无法核实,线索太少啊!
秦铁山眉头紧皱,又点了一根烟。
侦查排查阶段最耗心神,时间紧、任务重,侦查人员连续几天不眠不休都是常有的事。秦铁山这几天没回家,一直睡在办公室里,今天要开会才洗澡换了身衣服,想让自己看起来精神点。
可是,年纪来了不由人啊,深深的疲倦感让他头有点昏,只能靠香烟提神。
烟雾缭绕中,秦铁山将目光投向雷骁:“雷骁,你来说说吧。”
终于被点到名了,雷骁响亮地站起身:“是!”
看他一幅神采飞扬的模样,范威在心里嘀咕:雷队这是有了重要线索?
不仅范威这么想,就连秦铁山也来了点兴趣。
第一次碰头会上,秦铁山虽然冲姜凌发了脾气,但他回去之后认真想了想,觉得自己的态度也有问题。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不应该轻易否定。
连钟局都说了,这个案子难,想破案就必须创新,必须引进新人、新技术。
为什么自己还要端着老同志的架子,搞一言堂?
难道你老秦就永远是对的?
难道你的队伍里连一点质疑的声音都不能有?
难道你年轻的时候没有过鲁莽、冲动的时候?
回思反想之后,秦铁山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他到底还是拉不下面子,不愿意承认姜凌的思路是对的。
经过深思熟虑,秦铁山做了一个决定。
——搞两个对照组。
一组按照传统的人海战术,根据现有证物,以案发现场为圆心,半径3公里圈定调查范围,进行全面排查。秦铁山深信,犯罪分子再狡猾,也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只要深入群众、认真调查,一定能找出嫌疑人。
二组则引进全新刑侦理论与技术,从犯罪心理学理论出发,利用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刑侦画像技术缩小侦查范围,再采用观察法,蹲守案发现场、诊所门口、医学院宿舍楼,进行医疗事故排查。
两个组分别由范威、雷骁负责,互不干涉,三天后再来对比看效果。
如果二组的进度优于一组,那秦铁山就承认刑侦理论的重要性、认可新技术的作用,否则……呵呵。
现在,见分晓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