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你要点脸吧(第3/4页)
看着做梦都在发笑的女儿,盛悠然宠溺的亲了亲她的额头,也关掉台灯睡觉。
到了第二天早上,盛悠然醒过来的时候,团团已经被杨然和盛易安送去上学了。
她最近太忙,好不容易能安静下来休息,家里人都舍不得打搅她。
所以就算当老板了,盛悠然还是能睡觉睡到自然醒。
慢悠悠的吃过了早饭,又收拾打扮了后,盛悠然这才精神奕奕的去了纺织厂。
元宝楼那边的装修,已经彻底落幕。
如今每天都在开窗通风,没个一年半载,盛悠然并不想搬进去。
五十年代的装修材料,环不环保盛悠然不知道。
但是她不想搬进新办公室里吸甲醛,再说了,那边得等建筑公司也发展起来,才正式启用的。
现在盛悠然觉得纺织厂那边的办公室挺好的,也方便她处理纺织厂的事情。
盛悠然慢悠悠抵达纺织厂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的饭点。
于是盛悠然也拿起餐盘,混在工人堆里一起吃午饭。
“盛总。”
“盛总。”
“盛总……”
工人们看到盛悠然,都十分尊敬,有的人还想让开让盛悠然先打饭。
“你们先打,我排着就行。”盛悠然笑眯眯拒绝了。
有时候插队其实挺爽的,不过她在厂里的身份就是盛总了,总要拿出当盛总的风度来。
杨先成过来打饭,就看到盛悠然打扮精致的和工人们说话。
他有种阿妹在装大人的感觉。
“阿妹,怎么不多睡会儿?下午再来……”杨先成说完,又补充:“明天再来也行。”
他不是打趣,而是心疼:“反正最近厂子里也没什么事情,你多休息休息。”
“我不干点啥,感觉精神空虚的很。”盛悠然笑。
五十年代又没wifi和手机给她玩,她待在家里的话,团团要上学,爸妈白天也有自己的事业,就她像只咸鱼在躺尸。
一天两天还好,多躺几天,盛悠然浑身不自在,还会觉得精神空虚。
人要忙起来,忙起来就会精神满足,更别说是搞事业和赚钱这种美事了。
“盛总说的对,赚钱才得劲儿勒。”有操着内地口音的纺织女工,回应盛悠然的话:“俺每天来上班,俺也得劲儿。每个月把工资寄回去,家里老人小孩儿都有吃有穿,等钱赚多了,俺就把俺娃也接来港城过好日子。”
“可以的,以后有钱了就在港城买房定居。”盛悠然笑着说。
“房俺们可买不起,港城的楼好多都是按栋卖的,俺们只能租房住。”
纺织厂大部分的女工,都是内地来的,好多做梦都想在港城安家。也有一部分,还是想挣钱后回家光宗耀祖去!
“我听说最近有人搞起了花楼卖,大家可以试试。”杨先成提议。
“花楼?”盛悠然和员工们都好奇:“这是什么?”
杨先成解释:“就是有人准备修建一栋楼,可以按层或者按间卖,这就叫花楼,也被人叫期房。”
‘期房’这两个字一出来,盛悠然就懂了,这就是商品房的雏形嘛。
她原本还想在港城搞商品房卖,结果有人早就搞出来了。
真是每个时代都有走在前沿的聪明人,这些聪明人总能看到普通大众看不到的未来。
有的人甚至能预测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有这种预测眼光的第一人,当属伟人了。
伟人曾经还预测过百年以后的新中国,和国际形势。
有著名的科学家,也在八九十年代就提议祖国弯道超车,放弃油能汽车,改方向研究新能源汽车。
只是当时因为时代的原因,搁浅了这个研究计划!
“只是现在的花楼不被法律支持,买下来有风险。”杨先成真不愧在港城商圈乘风破浪十几二十年,对港城商人的一些新动作,那是了如指掌的。
“那俺们可不敢买花楼,没保障,那钱花出去不是打水漂了嘛。”员工们纷纷摇头。
大家挣的都是辛苦钱,谁都不敢花钱去买没保障的东西。
五十年代的港城商品房的概念刚萌生,也不像未来那样,好多人都愿意付几成首付,去当月月还房贷的房奴。
“大家努力工作,多存点钱,以后我们人人都能买得起房。”盛悠然给大家加油打气:“说不定咱们现在花钱买的房,到了几十年后,就价值几百上千万呢。”
“喔唷,盛总可不敢胡说。几百上千万,谁敢想啊。”
现在大家的工资也在几百块钱,房子再贵,能值不了这个价钱啊。
很多人都生活在当下,是想象不到几十年后的社会在飞速发展。
在他们眼里,现在的港城已经够繁华了。
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这个观念在内地,到了八十年代大部分人都过不上这样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