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追问(第2/3页)

“阿兄?”

“我无事。”戏志才放缓了声,捏着玉簪的手稍稍收紧,又怕将簪子捏碎,立时松开,

“你去找文若吧,我在房中等他。”

顾至望着戏志才略显苍白的面容,迟疑了许久,还是将盘桓已久的疑问倒出:

“自从阿兄随主公出征,一同平定兖州,阿兄好似……鲜少再被徐州之事牵动?”

去年冬季,戏志才曾一度起了与陶谦、笮融玉石俱焚的心思,甚至不惜以身入局,引起曹操的怀疑。

即使后来被他与荀彧制止,彼此敞开了心怀,一提到徐州的那两人,戏志才便忍不住深切的恨意。

如今,半年未见,戏志才看起来愈加冷静,也愈加平和。然而,曾经读过原著的顾至总觉得这份平和只是假象。

原著中,“大反派”“顾彦”彻底黑化后,就是这么一副平和清醒,毫无波澜的模样。

一旦原著中出现“平和”“安然”之类的用词,读者们就会在段评中疯狂盖楼——“大BOSS又要开始放大了,快跑。”

“无论是商议结盟之事,还是在袁营劝袁绍退兵,阿兄都冷静得像是一个看客……”

但,顾至曾经见过戏志才几近失控的模样,要说戏志才真的放下仇怨,不再因为陶、笮二人而衔恨,他怎么也不会信,

“阿兄可是瞒着我们,又做了什么?”

“……”

立场瞬时颠倒。

之前还连着追问顾至的戏志才,此刻变成了被问询的对象。

“……此事,待你与文若的事告一段落,我们再议。”

“我与文若的事?”顾至愈发觉得不对劲,“阿兄,我与文若究竟何事做的不妥,不仅引来你的盘问,还要被阿兄取走玉簪,找文若过来追究?”

“阿漻并无‘不妥之处’。”戏志才不假思索地回复,在说到后一句时,齿槽紧咬,多了几分重音,

“有不妥之处的,是他荀文若。”

“……”

眼见兄长主意已决,又问不出更多的讯息,顾至只得先行离开,去衙署寻找荀彧。

半路上,顾至碰见了久久未见的大公子曹昂。

也不知道曹昂这些日子被曹操安置在了哪个岗位,看着竟清减了许多。

去年分别之际,曹昂的下巴犹带着少年特有的圆润,如今显得格外锋锐,已初具青年的模样。

他不知从何而来,眼中带着清晰的倦意,直到迎面相逢,曹昂才注意到顾至的出现。

“先生。”曹昂并袖一礼,目光转向顾至略有几分松散的发髻,“许久未见,可曾安好?”

顾至没有漏掉曹昂刚才的那一眼,幽然长叹:“尚可,只刚刚被人抽走了发簪,正要去报警。”

“……何为报警?”

“无他,”顾至没有解释这个超过时代概念的词汇,转移了话题,

“大公子要往哪儿去?”

“正要去后院拜见高堂。”

“……”一听到高堂二字,顾至就忍不住想起戏志才先前的那些话。

听说至交好友会拜见彼此的高堂。根据史载,周瑜就曾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

文若的父母虽已不在,但他还有其他长辈。

莫非,阿兄是想告诉他——如果要与文若引为至交,就得登堂拜见文若的亲人?

顾至不由陷入沉思。

曹昂又说了几句寒暄的话语,与他道别。

在曹昂离开前,顾至忽然想到了什么,从鞶囊中取出一个布袋,递给曹昂。

“这是桃诸,赠予大公子。”

曹昂曾经贴心地送给他一包梅干,虽然那味道令他终生难忘……但那终究是曹昂的一片心意。

“若是觉得疲累、沉闷,尝一口甜味的果脯,能好上许多。”

他这一包桃干绝对包甜,纯天然果糖,不添加任何防腐剂。

曹昂蓦然一怔,失神地盯着布袋许久,伸手接过。

“多谢先生……多谢顾郎。”

“大公子何必客气。”

顾至见他收了桃干,转过身,继续赶路。

当顾至走进衙署,荀彧与郭嘉一人坐在一侧,面前放着酒盏,并未言语。

顾至不确定两人是真的大白天地跑办公室来喝酒,还是已经密谈过一轮。

堂中的两人听到动静,同时抬头。

见到顾至略有些松散的髻发,荀彧神色陡然一变,即刻起身。

“阿漻,发生了何事?”

顾至原已放下此事,此刻听到荀彧的关切,忍不住告状:

“阿兄他……不问我的意愿,就探手取走了那支玉簪,还让我来找文若过去。”

正坐在堂中饮酒的郭嘉闻言,忽然“噢唔”了一声。

听见怪异音节的荀彧:“……”

他无视郭嘉戏谑的神色,牵过顾至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