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一开口就是二十万,……(第3/5页)

江钰一脸乖巧地点点头:“我会好好学的,不过今天灵姐姐捡爬叉皮去了,要明天才会上来。”

爬叉皮就是蝉蜕,是一种中药材,前些年中医处境不佳,那些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材也找不到药店收,去年很多中医都从农场、林场回来了,他们有的就此放下几十年学到的东西沉寂了下去,有的又低调地出来治病救人了。

和尤利民让人帮着收竹荪差不多,今年镇上也有收爬叉皮、麻芋子、五味子、桑黄等中药材的收购商了。

这些中药材在现代也是有人长期收购的,所以叶宁又多问了一句:“镇上爬叉皮多少钱一斤?”

江钰摇了摇头,她有段时间没去镇上了,也是和顾灵闲聊的时候才知道这些东西能卖钱,具体价格她也没问过啊。

从两人身旁经过的周大海倒是知道价格:“就属爬叉皮价格最贵,八块钱一斤,不过那玩意儿轻飘飘的,要找老大一袋子才能有一斤了,我家那几个现在每天吃了饭就往外跑,就是为了赚点零花钱买冰棍吃。”

叶宁点了点头,现在鸡蛋都要卖一毛八分的,这八块钱一斤的中药材确实不算便宜了,乡下的孩子能靠自己挣到钱的机会可不多,也难怪平日里不缺钱的顾灵也要跑去凑热闹了。

一旁的江钰一听这个价格,那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她一脸懊恼地拍了拍脑袋道:“我之前在山上捡鸡蛋和蘑菇的时候,在野蕨菜的叶子下见到过好多爬叉皮的……”

周大海笑着把手里用南瓜叶子包起来的爬叉皮放在了门口的木板上:“这东西确实多,夏天吵得人脑袋痛,以前大家最多捡一些回去泡药酒,今年过后,这玩意儿可就吃香了。”

江钰这会儿也有些坐不住了,叶宁一眼就看穿了她的想法,笑着道:“你想去捡爬叉皮也行,得等太阳下去一点后再去,别去林子里,就在这附近转一转。”

江钰乖乖地点了点头,叶宁这会儿回去也没什么事做,索性就扯过一旁的凳子坐下和周大海他们闲聊了起来。

之前她在深市待了几天,这再回来才发现自己对最近的事情是一点都不了解了。

叶宁先问起了自己最关心的话题:“听说镇上招人去县里修水电站了?村里去的人多吗?”

周大海摆了摆手道:“多啊,怎么不多呢,这十里八乡的劳动力都去坝上干活了,听大队长说这次县里抽调了整整八万人,就为了修这个水电站。”

这个话题也是村里人最近议论的焦点,因为这件事情,周大海他们两人的工作又被大家提起来好一顿羡慕。

据送村里人去县里的周新文说,这坝的条件特别艰苦,大家只能睡窝棚,一日三顿,吃的都是红薯白菜不说,这菜里还舍不得放油放盐,这修水电站可是下力气的活,不吃够盐身上哪有力气,为了这个,周新文回来后给各家的人带了话,让给自己家的劳工送盐巴和咸菜去呢。

和这次的活相比,以前大家帮叶宁修房子修路都可以称得上是来享受的。

不过一想到这水电站修起来后,村里也能拉上电线了,大家就是咬碎了牙也得继续干。

每次听说了这些事情后,周大海他们就打从心里觉得自己现在的这个活计是真的好。

想到要这水电站修好后,自己的服装厂才不用每天避开居民的用电高高峰,叶宁又忍不住追问道:“可是这不马上就要收稻谷了吗,村里的主要劳动力都去县里干活了,地里的这些稻谷怎么办?全靠妇女和老人能收得上来?”

“怎么可能。”周大海摆了摆手道:“现在坝上也缺粮食,县里的那些领导怎么会让这么多粮食烂在地里,真夏收的时候肯定是要给大家放假的。”

叶宁点了点头,又问起了其他的话题,通过和周大海他们闲聊,她又了解到了不少的消息,比如牛草湾三大队的那两口堰塘要往外承包了,看着公社里有一户人家看着包堰塘养鱼赚到了不少钱,如今村里好几家人都盯上了村里的这两口堰塘,据说私底下都给周新文他们这几位村领导送了礼。

八卦让人心情愉悦,叶宁听了不少村里的八卦后,心满意足地准备起身回现代了。

不过在她离开之前,周大海提醒道:“我看茶园里的杂草已经长得快要盖过茶苗了,是不是要找人来除除草了?”

叶宁有些意外,当即就跑到茶园里面查看了一番,结果周大海说得果然不错,这茶园里一些之前没有完全清掉根的灌木和蓬草这些已经长到她大.腿处了。

这事说来也怪叶宁,给自己支了太多摊子了,果园和养殖场都还好,特意请了工人看着,再怎么疏忽也耽误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