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钱铜守在医馆,守了一日,夜里段元槿醒了,睁眼看见坐在灯火下一面疲惫的钱铜,叹息道:“又欠你一条命。”

没死就好。

钱铜道:“我喜欢有人欠我命,欠着,安心,但死了便没有了任何用处。”

他后背上的鞭痕已被处理过,今日早上抬进来时血肉模糊,有的地方还被火星子烧过,能逃出来,算他命大,能活下来,便是命不该绝。

“谁放的火?”钱铜问。

“平昌王。”段元槿发了一整日的热,此时刚醒过来,面色苍白,撑着一口气息提醒她道:“他已得知六年前杀死钱大爷,冒领守城之功的真相,是你泄露给了朴怀朗。”

钱铜眸子一凉。

段元槿又道:“我让人跟着他了,他跑不了。”

难怪,都快死在知州府里,却连个消息都没人递出来。

见他没什么大碍了,钱铜便起身,“你好好养伤,能下地了便回山寨,看好你的寨子,别到头来什么都被人占了,窝不窝囊?”见床榻上的人面色又白了几分,意识到自己不该在这个时候嘴毒,缓声道:“宋允执既然打了你五十鞭,便是决定了放你归山,你先避一阵子,别给我添麻烦...我走了。”

段元槿提着一口气,在她走出门槛前,嘱咐道:“他已知晓你乃整个事件背后的主谋,此趟你小心些,搞不定,发信号。”

钱铜回头一笑,扫了一眼他此时的惨状,眼里的鄙夷丝毫没掩饰,“我发信号,得你段少主起得来才行。”

——

宋允执在查平昌王的那一刻,便做好了防范,为提防平昌王逃出扬州,早在城门口设了防。

他不可能逃出城,人必然还在城内。

此人虽没什么本事,但苟活的能力却超乎常人,既然出不了城,便会想办法掩盖自己的踪迹,宋允执亲自去了难民区,一个一个地搜查。

搜到一半,王兆驾马匆匆找过来,禀报道:“世子,大理寺冯少卿到了。”说完又凑近了一些,低声道:“定国公也来了。”

宋允执拧眉。

扬州的案子已经到了尾声,朝廷的人马前来交接在情理之中,他定国公来扬州作甚?

可稍微一想便明白。

小郡主前来扬州找兄长。

小公爷又来找小郡主。

定国公又又来找小公爷。

好巧不巧,王兆笑着把手里的一封信函递给了宋允执:“侯爷已经回了信,人已经从蜀州出发了,想必能赶上世子的婚宴。”

一家子沾亲带故,都快凑齐了。

王兆暗道,世子四日后的婚宴,一定会很热闹。

——

宋允执留下一半的人继续搜平昌王的踪迹,折身返回了知州府。

到了知州府,定国公与王兆的头顶上司大理寺少卿冯渊,正在盘问小公爷和知州府的主簿,昨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一场大火,知州府的院子烧成了废墟,一看便知道出了大事,瞒也满不住。

宋世子不在,王大人去寻人,知州府的主簿便将昨夜发生的事情,与两位大人,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听说小郡主昨夜险些被葬送在火海时,定国公一怔,当场一巴掌拍在桌上,训斥起了小公爷,“到底是何人如此猖狂,竟把你一个国公府世子杀得片甲不留,敢在你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你又是如何照看人的?千里迢迢赶来,却连小郡主的安危都护不住,你来作甚?!”

定国公裴家,原本乃大虞的一支贵族。

先帝在位时,定国公便已是朝中大臣,因看不惯先帝怕这怕那,瞻前顾后的作风,曾几回觐见先帝,让其出兵讨伐胡人。

先帝不听,不堪其扰,干脆将人贬到了蜀州。

裴家因此败落,逃难几年后,最后在蜀州遇到了同样心存天下的陛下,两人不谋而合,一道杀出重围,回到了京都。

陛下登基后,封其为定国公。

裴家一门,世代忠烈,干干净净,从未出过一个孬种,此子在三岁前,也曾是个胆大的,然而三岁那年,随她母亲回外祖家,经过扬州时被土匪掳走。

乱世初期,每日都有人死在山贼土匪的刀下,本以为他活不成了,国公夫人却一直没有放弃。

找了半年,终于将其找了回来。

但因一场惊吓,此子的性子变得唯唯诺诺。这些年虽也上进勤奋,温顺听话,但定国公看他,总觉得他身上缺少了一股裴家儿郎的硬气。

国公夫人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嫡出的儿子,每回一提起当年的那段往事,便会痛哭,说是自己亏欠了他,国公爷听她一哭,也有些愧疚,当年怪他没用,没有护好他们母子俩,是以,每回要苛责他时,总会收敛住几分怒意。

尽管国公爷心中世子的人选并非是他,怀着那份愧疚,还是将其封为世子,悉心培养,给了他所有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