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4/5页)
晚上给太夫人请安时,汤婵跟太夫人请示了一声,太夫人自无不允,“年轻人是该多出去玩玩。”
汤婵笑着应下。
得知汤婵要出门,秋月领着双巧准备各类可能需要的用品:吃食自然不能少,备用的衣裳,各类尺寸的软垫,煮茶煮酒的泥炉,驱虫用的香和药物……
汤婵看得哭笑不得,知道的是去京郊踏青,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去远处露营呢。
没打扰两个丫鬟忙碌,汤婵想起什么,叫来紫苏,吩咐道:“你去德音院里走一趟,问问她要不要一起去。”
德音的婚期就在下个月,过了年之后,德音一直在紧张地备嫁。
收到汤婵的邀请,德音有些意动,但一想到会见到生人,德音踌躇片刻,还是打算拒绝。
话正要出口,正好在一旁跟德音一起做针线的于氏看出她的想法,开口问道:“不想出去散散心吗?”
德音面露犹豫,手指不自觉轻轻扣着绣帕上微微凸起的鸳鸯图案。
于氏知道自家小姑子怕见生人的毛病,虽然知道德音性子内向,但总是闷在家里不见人,于氏不能不担心,更何况出嫁之后,德音不可能完全不见人,至少要跟婆婆妯娌处好关系。
看德音的表情,似乎也不是完全不想出门,只是德音性格使然,自己迈不出那一步,需要有人推一把。
想到这儿,于氏便柔声劝道:“要不还是去看看罢?你马上就要出嫁,出嫁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趁着还未出阁,还是多出去玩玩。”
见德音脸上的意动之色更加明显,于氏再接再厉,“出门后你就跟着小婶婶,她肯定会好好照顾你的。”
德音被于氏说动,最后轻轻点头,应了下来。
听闻德音愿意和她一起出门,汤婵挺高兴,她把秋月派去德音院里帮忙准备东西,自己则是给忠国公世子夫人回了贴,说明会带着侄女儿一起。
忠国公府很快回了信,黄氏很欢迎她带侄女儿一同去玩,随后同汤婵约好了时间地点。城外有座雁停湖,湖边有个望雁亭,二人约好了在亭边见。
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向远处眺望,满目都是喜人的绿意。
汤婵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一点,不过黄氏更早,汤婵抵达时黄氏已经到了。
“我来得晚了,”汤婵笑着行礼,“没等太久吧?”
“哪里,是我来得早了。”黄氏笑,她看向跟在汤婵身边的德音,“这就是德音吧?”
德音有点紧张,但礼数一丝不错,“见过世子夫人。”
黄氏很亲热地说,“‘世子夫人’也太生疏了,直接叫婶娘吧。”
德音脸色微红,依言小声叫了一声。
“好乖巧的姑娘,”黄氏看着喜欢得不行,“说了人家没有?”
汤婵有点惊讶于黄氏对德音的喜爱,但转念一想就有些忍俊不禁。
黄氏整日对着郑宝珠那个小混世魔王,看到乖巧的德音,很难不喜欢吧……
“已经定了亲,兵部杜侍郎家的第四子。”汤婵笑道,“婚期就在下个月,到时候您要是有空,赏脸来观个礼?”
“杜侍
郎家?”黄氏语气有一瞬间的诧异,随即笑意更深了。
她指着跟在她身边的姑娘道:“这可巧了,这是我小儿媳,陆祭酒家的女儿,同杜侍郎的大儿媳是表姐妹!”
黄氏也不是自己来的,而是带着自己的小儿媳——陆氏瞧着也是个文静腼腆的姑娘,看来黄氏还真就偏好这一款。
京中关系盘根错节,圈子里这些人家,多少都沾亲带故,不过汤婵没想到这么巧,黄氏偏偏把有亲的陆氏叫过来了。
攀上亲,两家关系就更亲近了,寒暄之后,众人就四处转转看风景。
黄氏一边转悠,一边跟汤婵唠起家常,“……家里老爷子喜欢来这里垂钓,后来世子也跟着来,爷俩偶尔一坐就是一天,也不知道这些男人怎么就这么喜欢钓鱼……”
汤婵听得想笑,时不时应上一句。
走着走着,汤婵发现德音被落在了后面。
往后一瞧,德音正提着裙子,小心翼翼地走路。小姑娘性子精致讲究,怕不小心踩到泥弄脏鞋子裙角,走起路来都很小心。
陆氏也在后头,同德音在一块儿,两人脸上带着腼腆笑意,小声说话,像两只小心翼翼伸出小触角接触的小动物。
汤婵不禁莞尔,由得她们慢慢溜达。
转了一圈,众人回到望雁亭,亭子里有石桌石凳,丫鬟们仔仔细细擦过,在石凳垫上垫子,将随身携带的午膳同精致点心摆到桌上,又在一旁支起火炉,准备煮茶热饭。
正在这时,汤婵突然感觉一点点凉意落在脸上。
“哎呀,”黄氏抬起脸,“怎么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