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2/3页)
啊?
汤婵闻言愣住,太夫人见状不禁笑了笑。
“姑娘家还是要有母亲教导才好。”
这次佳音出事,太夫人反思了很多,也意识到之前处事的不周全之处。
缠足这件事,太夫人之前没有反对徽音这样做,是因为她以为缠足可以陶冶性情,并没有什么坏处。更重要的是,如今世人对女儿缠足愈发看重,虽然也有人家不在意这个,但缠了足,择婿时的范围会大上不少。
可段姨娘为了给女儿搏一个好前程,竟给佳音用上那般残害肢体的缠足办法,使得佳音命悬一线,太夫人心惊之余,不由想到了汤婵早先的话。
汤婵说长期缠足会对身体不好,太夫人本来没当一回事,可这次佳音的事,不由给太夫人敲了警钟,让她思索起来。
以往认定没有问题的习惯,是真的没有问题吗?
除此之外,这件事还透露出另一个让人不安的事实——段姨娘是在主母明确反对的情况下暗度陈仓。
太夫人知道,汤婵为了避嫌,对儿女都不是很亲近,许是这般情景给了段姨娘错觉,觉得可以不拿汤婵的话当回事。
这样的结果,太夫人觉得自己也有责任。
距汤婵嫁进来已有小半年,太夫人自认已经差不多了解她的为人,孩子交到她的手上,太夫人完全可以放下心来。
赢得太夫人如此信任,换了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苦尽甘来,汤婵却不太能高兴起来。
她忍不住吐槽,怎么一个没完,又来一个……
不过转念一想,赶一只羊也是赶,赶一群羊也是赶,好像也没什么区别。反正有下人在,汤婵更多时候就是动动嘴而已。
第二天一早,趁着解瑨还没走,汤婵把徽音跟佳音叫到跟前,跟她们说了搬家跟上学两件事。
徽音没有料到,奶娘刚跟她提过佳音要在继母手下讨生活,结果一转过头也要轮到她了。
不止如此,她居然还要同佳音一起上学。
佳音身体已经好了,只剩脚伤要慢慢恢复,汤婵叫人寻了个轮椅,让佳音没事就多出来晒晒太阳。
她听说这个消息,好奇地问汤婵:“可我是女子,女子也要读书吗?”
“你是女子,但也一样是人。”汤婵对她说,“人生来愚昧,可死时却不能依旧无知。”
一旁听了这话的解瑨一怔,他心情震动,不由得看向汤婵。
佳音似懂非懂,“所以母亲喜欢读书吗?”
汤婵想到自己那些不务正业的杂书以及各类颜色读物,那些怎么不算书呢?
遂她理直气壮地点头,“自然。”
佳音面露崇拜,决定要跟母亲一样。
同样在一旁,但知晓内情的双巧:……
跟两个姑娘宣布了这个消息,汤婵让她们做好准备,说完后就让她们回去了。
结果没过一会儿,解瑨走了,余妈妈来了。
最近余妈妈的日子不太好过——都是段姨娘那个不争气的惹出来的祸事,太夫人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给桓哥儿又指了个嬷嬷。余妈妈忙着跟新来的妈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就没有第一时间关注徽音这边的消息。
结果徽音这头一出事就是个大的,太夫人要把徽音送回到夫人膝下抚养,不仅如此,夫人居然还要给姑娘们找女塾师!
余妈妈听闻之后,不由大惊失色,连忙来找汤婵。
“夫人,还请您三思。”
许是上次宛姨娘的事情汤婵显得太好说话,余妈妈的语气不自觉带上了指责的意味:“身为女子,哪里需要读书呢?针黹女工、德言容功才是重中之重……”
汤婵神色淡淡地看了余妈妈一眼。
真有趣,这话汤婵耳熟得很,类似的话她从小听到大。
汤婵在一个闭塞的小镇长大,她自小读书名列前茅,养父母虽不富裕,但花钱给她买教辅书、让她上补习班时毫不犹豫,还笑着跟汤婵说,只要汤婵想读书,不管是大学还是硕士博士,家里砸锅卖铁也会供。
她时常会听邻居一些大妈对父母道:“哎呀,女孩子读这么多书做什么啦,总归要嫁人的,找个好老公才是正经……”
父亲不喜与人争执,只笑笑作罢,但母亲每每听到,就会很生气地反驳,“女孩子怎么了?女孩子就不是人了?我们家婵婵可比你们儿子出息多了!”
回想起父母的音容笑貌,汤婵眼中浮现出一丝暖意。
劝女孩子不要读书这种事,还真是贯穿今古。不过因为让她回忆起了父母,汤婵罕见地对余妈妈生出几分耐心。
“余妈妈。”
汤婵温和地道:“这件事情,太夫人她老人家都未有异议,余妈妈是以什么身份,来这样上门教我做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