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母亲身体不适?”

解瑨脸色一变,当即起身就往松鹤堂赶。

他边走边问来传信的丫鬟具体怎么回事,丫鬟焦急禀道:“下午的时候太夫人困倦小憩,睡到了晚膳时分还未醒,何妈妈怕太夫人腹中饥饿,便想将太夫人唤醒,结果唤了许久,太夫人却始终不醒……”

跟在一旁的汤婵心下骤然一沉,不由看向解瑨。

解瑨也是脸色骤变,他紧抿着唇,脚步更快了几分,“请太医了吗?”

“未得主子的吩咐,奴婢们不敢擅专!”

“捧砚!拿我的名帖,速去请太医!”

“是!”

一行人匆匆赶到了太夫人院里,等迈进门的时候,太夫人已经醒了。

她应该是刚刚醒来,何妈妈正搀扶着她坐起靠在大迎枕上。

听见动静,太夫人转头看来,神色平和地笑道:“哎呀,到底还是惊动你们了。”

解瑨快步走到太夫人面前,“母亲……”

太夫人柔声安慰,“没事,没事。”

解瑨眉头紧皱,“母亲感觉怎么样?我已派人请了太医……”

“兴师动众得作甚?”太夫人嗔他,“我心里有数,没有大碍的。”

解瑨哪里肯信,太夫人犟不过他,只得应了。

也罢,想来时候差不多,该叫他们知晓了。

看着太夫人的神情,汤婵非但没能放下心,反而总有点不好的预感。

她将那点预感压下去,扬起笑问道:“您饿不饿?要不要用些东西?”

“也好。”太夫人笑着点头。

丫鬟赶紧忙着摆膳。饭菜都是现成温着的,只是太夫人像是没什么胃口,最后只拿了一碗香菇鸡丝粥慢慢地用。

喝了多半碗,太夫人将粥碗递给站在一旁服侍的解瑨,解瑨接过,又亲自奉茶给太夫人漱口。

他服侍周到稳妥,太夫人看着儿子,眼里藏着的笑意愈发深了。

这时外头

有人小心地通传,“太夫人、二爷、二夫人,太医到了。”

解瑨立刻将人请了进来。

未有过多寒暄,太医一进门,解瑨便郑重请托道:“家母身体不适,有劳您了。”

“解大人这话重了,”太医赶紧躬身回礼,“微臣定当竭尽全力。”

待他给太夫人一搭脉,便是微不可察地一顿,望闻问切之后,心里答案更加笃定,却是觉得此事难办,一时没有说话。

“不知家母如何?”涉及到母亲身体,素来稳重的解瑨此时也有些沉不住气,先行开口询问道。

太医面带踌躇,“太夫人并无病症,只是年事已高……”

解家太夫人早年遭逢大变,一直不算康健,再说她如今年近古稀,依时人来看,已经是长寿了。

解瑨初时还没反应过来,等听懂太医言下之意后便是色变,“什……”

这时太夫人却是接了话,对太医从容笑道:“我知晓了,有劳您走一趟。”

“不敢,不敢。”

太夫人本人如此讲理,太医松了口气,躬身下去开方了——说是开方,也就是些珍贵补品而已。

等太医告退,太夫人看向解瑨,柔声道:“生老病死,总有这一天的。”

解瑨张了张口,心乱如麻。

“儿子不孝,没能及时发现母亲身体有恙……”

太夫人眼中温和,眉眼带着浅淡笑意,“是我不愿你发现,不怪你。”

解瑨怔然不解,“母亲……”

太夫人拍了拍他的手,阻止了他的话,“时候不早了,早些回去歇息。”

解瑨自然不肯,“儿子应当为母亲侍疾。”

“我哪里就病了呢?”太夫人温温和和地将儿子赶走,“今天先回去罢。”

……

一路回去,解瑨很是沉默,还算熟悉他的汤婵甚至能看出他有些失魂落魄。

“是我疏忽了。”汤婵沉默片刻,有些自责,“之前我有感觉到太夫人最近最近精神不好,但她老人家说没事,我就没有多想。”

解瑨摇头,“母亲不想让人知晓,连我身为人子都没有发现,又怎么能苛责你呢?”

虽是拿道理宽慰汤婵,但感情上最接受不了这件事的还是解瑨。

他一连几日没有睡好,本是最工作狂的一个人,这几日对待公务却是能推则推,同汤婵一同照顾太夫人。

太夫人心态平和,情况却是越来越差,白日里睡觉的时辰越来越多。

直到有一天,太夫人醒来后精神特别好,连胃口都好了许多。

众人却是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不仅笑不出来,反而都绷紧了心弦。

四个字出现在众人脑海——回光返照。

太夫人眼睛有神,嘴角噙笑,“把桢哥儿叫回来。”

……

同一家人作完最后的交代,一一看过几个孩子,隔天,太夫人于睡梦中安详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