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2/4页)

这话立即引起一片哗然,“二品?”

“那还是真了不得!”

“真是好运道,居然有了这么大的靠山……”

议论声中,有人小声嘀咕,“可是等人过继了,跟汤四老爷一家子有什么关系?”

“话可不是

这么说,”大婶道,“血缘关系断不了的,俗话说得好,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呐!”

众人兴致勃勃地议论着汤全海一家的际遇,隔着院墙的内院正房,汤四太太夏氏高高兴兴地对着阳光伸出手,欣赏手腕上金灿灿的镯子。

不愧是大兴县最大的乡绅,王家富了几代,送来的东西可是真好看……

她面前站着三个丫鬟,各自捧着一个托盘,都是外头送的礼,夏氏挨个看着,笑得合不拢嘴。

可惜有些更贵重的当家的不让收……夏氏眼中闪过一丝遗憾。

不过没关系,等跟解家成了亲家,好东西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汤氏族长家的大儿媳顾氏一进门,见到的便是这副场景,不由酸溜溜开口道:“如今弟妹可是发达了,可别把咱们这些旧相识忘了啊。”

“嫂子来了?快坐。”

夏氏回过神来,将镯子褪下来放到托盘上,“嫂子放心,事成之后,除了那座宅子,别的好处也少不了的。”

顾氏一家在汤父留下的宅子里住了十几年,直到汤母回到大兴,一家人不得不搬出来。为了争取族长的支持,夏氏把这座宅院许了出去,承诺等儿子过继之后能做主,就过户给顾氏一家。

顾氏却没有想象中高兴,一座宅子和金山银山怎么能比?更别说还不知道要等多久。

可惜再眼红也没有办法,谁让人家生了个好儿子呢?

若换了别家儿子,过继这事儿还真不一定能成。

“哎,什么好处不好处的,”顾氏坐到夏氏旁边,“能跟在弟妹家身后喝点肉汤便是福气了。”

见顾氏视线落在托盘上,夏氏暗自咬了咬牙,对顾氏笑道:“也不知道嫂子看不看得上我这些东西,若有喜欢的,便拿去玩罢。”

“哎呀,弟妹真是客气了。”

顾氏这才有了点真心实意的笑,她挑选着托盘上的首饰和摆件,一边说道:“这事要是能再快些,就还是快些罢。她家那个姑奶奶已经出孝回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腾出手来搅和。”

想起当初汤婵把他们毫不留情地赶出家门,顾氏暗自咬牙切齿,“那丫头可是个不好惹的,以防万一,要赶在她插手之前定下。”

夏氏却对顾氏的如临大敌不以为然。汤婵再厉害,还能违逆亲娘的意思不成?

只是她不会驳顾氏的面子,面上应了下来。

顾氏最后揣着一只最重的金镯子走了,等送走顾氏,夏氏才露出心疼的表情,拿起扇子给自己扇风。

这个顾氏,每次来都要雁过拔毛,要不是必须和族长打好关系,她是真不想和顾氏打交道。

好在等一切落定,就不必再忍受她了……

正畅想着未来的美妙图景,突然有婆子气喘吁吁奔进来禀告,“太太!京城、京城那位夫人来县城了!”

“什么?”夏氏“腾”地站了起来。

汤婵来了?

还真就卡在这个节骨眼上来了!

“她什么时候到的?”夏氏问。

“刚到不久,车才进了汤府。”婆子赶紧答道。

夏氏立刻就想出门去汤府,可看了看天色……

如今已经夕阳西沉,没有这个时辰去别人家做客的道理。

犹豫片刻,她吩咐道:“让二门备好车子,明早我要出门!”

……

汤婵这次来大兴,没有提前告诉任何人,连汤母都是得了门房的禀告,才不可置信地迎了出来。

“你怎么来了!”

见果真是汤婵,汤母又惊又喜,“你这孩子,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夏日炎热,汤母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薄纱汗衫,比起两年前,她脸颊圆润了一点,脸上多了一些皱纹,气质更和善了,乍一看上去,像是慈眉善目的邻家婶子。

汤婵扶着她往里走,笑着解释道:“也是突然决定的,出孝回京后应酬实在太多,我出来避一避。”

“你来得正巧,我还以为你赶不上传铭的过继礼呢。”汤母高兴地说,“你这次过来能留几日?刚好能见见他。”

传铭就是汤母打算过继的孩子,汤婵问道:“说到过继,怎么突然就定下了日子?”

汤母脸上露出慈爱的笑,“也不算突然,从有这个念头开始,也过了一年多了。传铭和他娘都说该早日来孝敬我,我想着传铭年纪已经不小了,早些过来也好,还能跟春分这个妹妹多培养些感情。”

汤婵仔细打量着汤母表情,斟酌问道:“母亲很满意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