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3页)
“因为我觉得有问题。”赵宴月十分直白地说道,“大地獭战甲和凌飞羽之间需要磨合,他的意志不能和机甲同步。”
“你怎么知道他的意志和机甲不同步?如果仅仅是觉得他操作笨拙的话,那也只能说明刚上手操控机甲总有适应期。”
“不对。”
赵宴月直接对封嘉荣的话进行了一个否定操作,然后调出直播录像一帧帧地分析了起来,将自己的推断的心路历程一点点剥开。
封嘉荣听着她的长篇大论,发现她确实是经过了显微镜式的观察才提出了“觉得主干脉络有问题”的观点,并不是纯粹的猜测。
对于内行来说,其实不难看出大地獭战甲的主干脉络架构得确实有瑕疵。
但对于对引力丝架构毫无基础的人来说,将直播画面看一百遍可能都发现不了问题,她的观察力确实惊人的敏锐。
别的不说,至少在架构分支脉络和次分脉络上非常有优势,毕竟这两个环节都要通过观察契约者的战斗习惯去量身定制。
赵宴月还在施展她的盯帧大法试图说服他,封嘉荣收起思绪,没再和她打太极:“你说得对,大地獭战甲的主干脉络可以更细一些,现在的宽度有些阔绰了。”
得到了封嘉荣的认同,赵宴月终于心满意足又口干舌燥地关了光脑,原本对架构引力丝脉络的浓厚兴趣顿时又浓厚了一些。
可能是她之前那句“封老师”起了作用,封嘉荣看她这幅模样,不自觉开始教学道:“架构引力丝脉络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主干脉络和次干脉络都有基础框架,你要是对架构引力丝感兴趣,现在就可以练习主干脉络的架构。”
封嘉荣一边说着,一边将一个超级缩小版的机甲手办放在桌上,手办和桌面顿时发出了沉重的碰撞声。
“这是按照我曾经架构出来的机甲复刻出来的,拿去玩吧,用精神力感受一下里面的主干脉络。”
桌上的金属机甲也就半米高,但是明显沉甸甸的重量不轻。
赵宴月先用精神力包裹住它感应了一下,发现机甲手办的内部有数条脉络。
这些脉络的深度时浅时深,宽度时粗时细,主干、次干、分支、次分脉络应有尽有,或者说“细分脉络”应有尽有,确实是封嘉荣特有的引力丝架构方式。
“精神力第一次在机甲全身游走时开拓出来的路线就是引力丝,一旦定型无法更改,不容许出现丝毫差错,架构引力丝的工具也就只有一根辅助用的精神力引导棒。”
封嘉荣将一根质感很好的金属棒递给了赵宴月,“你可以用精神力临摹这些脉络,就从主干脉络开始。”
“好的老师!”
赵宴月的称呼越来越简洁,封嘉荣嘴角一扯也没纠正。
手里的引导棒触感微凉,看着也十分朴实无华,但精神力经过引导棒流出变得稳定了许多,就像是可以帮助时而没墨时而漏墨的笔变得出墨顺滑。
她感应着机甲手办里面的脉络,拿着引导棒开始在上面比比划划,沉下心来试图用精神力对里面的引力丝脉络进行临摹。
看似简单的脉络真正临摹起来难度不小,精神力放多了脉络就变粗放少了就变细,要么就是连精神力探进去的深度都不对。
明明脉络在金属下5cm的位置,结果赵宴月凭着感觉定好点释放精神力后,位置不是深了就是浅了。
比起晶源回纹的平面操作,引力丝的架构多了一个维度,难度便骤然拔高了一大截。
要想一比一临摹出里面的脉络,确实需要勤加练习掌握手感。
赵宴月脑瓜一转,看着背对着她正在纸上描描画画的封嘉荣问道:“老师,这个机甲手办可以用精神力操控吗?这样对脉络的感知应该会更具体?”
“这叫机甲智能模型机,不叫手办。”
封嘉荣头也不回地纠正了她的称呼,然后才回答了赵宴月的问题:“可以但不建议你这么操作,模型机里面的脉络太多太密,反而会影响你对主干脉络的感知,只架构了主干脉络的模型机我这没有,毕竟模型机的材料很稀有也很贵,不把一整套引力丝架构完很浪费。”
一段话下来,赵宴月只听到了“可以操作”,反正她听别人说话只听自己想听的。
她将引导棒放到一边,搓了搓手正襟危坐,用精神力贯穿了手办全身的脉络。
机甲上的纹路唰的亮起,赵宴月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自己能对这具小手办进行操控了——就好像木偶戏一般,精神力的游走让她和“木偶”之间有了连接的丝线。
只不过脑子里传来的引力丝脉络密密麻麻,确实如封嘉荣所说,亲自操控的话完全没办法单独去感应主干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