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3/4页)

殿内静了静,明昭帝又问:

“清河公主从来不是嚣张跋扈的性子,这次为何会插手伊陵政务,还闹到伊陵郡郡内属官集体罢官的程度?允恭,你可有什么看法?”

覃敬沉吟片刻。

“公主向来温和端庄,和顺恬静,自然不会行事狂悖,只是年纪尚幼,外面诸多居心叵测之徒,都清楚公主乃陛下掌上明珠,难免生出歹心。”

“……你是说那个什么红叶寨?”

明昭帝面色凝沉,看向身旁常侍。

“罗丰,上次我记得让你去打听一二,可有结果?”

“正要同陛下禀报呢。”

面白无须的宦官细声道:

“奴婢让奴婢在鹤州的亲戚打听,倒叫奴婢打听到好不得了的事,那红叶寨在鹤州一带势力极广,还行贩运私盐这种大逆不道之事……”

“运贩私盐!”

明昭帝骤然拔高了声音。

“好,好得很!这样的反贼,竟没有一个人来告诉朕!他还敢蛊惑朕的清河公主,他想做什么?造反吗!狗贼,朕非得灭了他的九族!”

明昭帝修道已久,鲜少如此震怒,殿内宫人跪了一地。

覃敬亦深深俯首。

罗丰道:“陛下息怒,如今绛州正不太平,还有诸多要事等待陛下决断,陛下切勿动怒伤身啊。”

明昭帝从盛怒中平复几分。

罗丰说得不错。

绛州雁山一带正闹反贼,薛氏也动作频频,眼看正是用兵之时,如何抽得出人手剿匪?

而且,现下更要紧的是……

“陛下,臣听闻伊陵郡百官辞官之事已在朝中传开,为免清河公主成为众矢之的,陛下因尽快安抚群臣,平息舆论。”

这话说到了明昭帝的心坎上。

那帮文臣最是难缠,一个个握着笔杆子,甩几滴墨汁,连皇帝也能淹个半死,更何况是一个公主?

明昭帝立刻让罗丰准备写诏令。

为今之计,只有贬斥公主,下旨恩赏伊陵众官,才能平息群臣之怒——

“……等等。”明昭帝突然叫住。

诏令写到一半,罗丰顿住笔。

明昭帝眉头深锁,偏在此刻想到了骊珠写给他的书信。

信中除了写她一路所见山水风光,还考察了伊陵郡的百姓民生,水利航运。

最后还道,她此行必将尽心竭力,替家国尽一份力,不枉沿途耗费,望父皇信赖。

他的麟儿虽然性子娇弱,却并不愚钝。

她与红叶寨往来,虽然并未在信中提及,但会不会有她自己的考量?

在这一刻,明昭帝几乎将她自幼每一桩学业上的表现,都在心中翻来覆去琢磨了一番。

太傅的夸赞。

她曾写过的那些幼稚却赤诚的谏言。

明昭帝的手指落在诏令上,久久点了点。

“收起来吧,再等几日。”

罗丰并无二话,立刻照做。

不远处的覃敬眸光幽静地望去。

明昭帝转身对覃敬道:

“朝中对公主的非议,你先尽力弹压几日,允恭,此事辛苦你了,公主年幼任性,婚事也不成,你多担待。”

覃敬道:“陛下言重,臣惶恐难安,犬子资质粗鄙,不能侍奉公主,斟酌之下解除这桩婚事,是陛下宽宏大量才对。”

君臣二人客套一番,不在话下。

明昭帝其实也很好奇,骊珠到底做了什么,能让自幼爱慕她的覃珣主动提出放弃婚事。

然而这些只有等她归家之时,再细细询问了。

临行时,覃敬提出与妹妹数月不见,想前往一叙,明昭帝自然不会驳他,让他顺带提自己问候皇后。

覃敬应下。

穿过十步一卫的复道,皇后的长秋宫近在眼前,宫人们要去禀报,覃敬却拦了下来。

殿内有笑声。

覃敬挑开竹帘,见一名容色清秀的宦官正在给覃皇后梳头。

一边梳着,一边笑靥灿烂地同皇后低声耳语,覃皇后眯着眼,唇边含着点似有若无的笑意。

“尚书令大人——”

那宦官终于瞧见覃敬的身影,脸色苍白,慌忙跪地。

覃皇后不疾不徐地掀起眼帘。

“兄长来此,竟不令人通禀一声,就这样闯进来,也不怕瞧见什么不该……”

啪!

一道浑厚的巴掌声在那宦官脸上炸响。

覃皇后瞬间变了脸色,猛然起身。

“覃允恭!这是长秋宫,你放肆!”

“滚下去。”覃敬冷冷吐出这三个字。

宦官连滚带爬地离开。

待内室只余兄妹二人,覃敬才理了理衣袖,垂首肃立,面无表情道:

“这巴掌,他是替皇后挨的。”

覃皇后胸口起伏,双目喷火:

“你为臣,我为君,本宫是皇后——”

“天下没有会买凶刺杀公主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