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3/5页)

待众官散去之后,裴照野悄然入内。

骊珠抬头,感觉到内室灯影摇晃了一下,抬头一看,才发现裴照野在她案头摆了一只鎏金灯台,正在往里面添灯油。

“……你给我买的新灯台啊。”

骊珠托着腮看。

引火燃灯,橘黄色的烛光打在他冷峻侧脸,他道:

“灯烛点太久,灯油烧得熏眼睛,你又爱晚上看文书,回来路上看见这灯台就顺手买了。”

这灯台设计得巧妙,即便有烟,也会顺着灯罩淌进蓄了水的灯身,不会四散开来。

骊珠偏头看他:“你怎么不问我喜不喜欢?”

“宫里用的肯定比这个好,有什么值得问的。”

“那又不一样,你快问!”

裴照野费解地瞧了她一会儿,无奈道:

“公主喜欢我送你的这个灯台吗?”

“喜欢,特别喜欢,你怎么这么会送东西呀?”

她伏在案上,杏眼弯弯地笑。

“……”

裴照野掩住半张脸,偏过头去。

“怎么了?”

“……少用这种语气说话。”

让人有种就算要天上的星星,也很想替她摘下来的冲动。

骊珠还以为他觉得她不够庄重。

于是她坐直了些,取来案上一份木牍道:

“你放心好了,在外人面前我不会这样的,我只是刚刚收到我父皇的信件,有点高兴而已。”

裴照野转过脸来。

“你父皇说什么了?”

骊珠笑眯眯地,眼尾得意地翘起:

“他说他会下旨处死赵维真一党,嘉奖崔时雍,丹朱姐不奖不罚,但还赐了金子给竹清姐,作为朝廷的补偿。”

裴照野不咸不淡道:“亡羊补牢而已,这不是应该的吗?”

“我高兴是因为父皇没有怀疑我啊。”

指尖在木牍上打转,骊珠轻声道:

“连玄英都以为,我做这些都是为了掌控伊陵,有谋权篡位之心,父皇却没有提收回我的铜虎符,还说我这次能自己处理好百官辞官的风波,平息朝中非议,他很欣慰。”

之前朝中谏臣弹劾清河公主插手郡内政事,就是因为伊陵郡这些辞官的官员。

现在这些人全都回归原职,伊陵郡官场有条不紊。

不仅如此,随着《金兰赋》的传唱,郑氏姐妹的案子的裁决,如今民间都夸伊陵郡吏治清明,夸崔时雍是个为民做主的好官。

一派官民和谐,欣欣向荣。

公主乱政的非议,自然烟消云散。

裴照野却扯了扯唇角:

“他不怀疑你是因为你是公主,换成是皇子,你看他急不急?”

骊珠沉默了一下。

“……我知道你说得有道理,但就算我是皇子,父皇他也只会更高兴。”

裴照野目光幽幽。

“我知道,你们都当他是昏庸无为的君主,一心修道而疏于政务,还定下过许多无用政令——但如今设在各地,能在大灾之时调用赈灾的常平仓,也是我父皇当年勤政时的政令之一啊。”

烛光摇曳间,骊珠看向案上信件。

“翻天覆地的代价必然是血流成河,你说过的,百姓并不在意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是谁,既然如此,只要趁现在及时回头,力挽狂澜,又何须改天换日?他可以做个明君的,我会让他做一个明君的。”

他算是看出来了。

这个人太容易妥协,太容易退缩,但凡给她一点后路,她都能毫不犹豫地选最安稳的那条路。

然而转念一想。

他不也是这样吗?

如果他没有刻意扼制红叶寨的势头,只想在鹤州一带自保度日,梦中的红叶寨也不会被血屠殆尽。

他以为自己只要不去雒阳,不出现在那些人眼前,大家就可相安无事。

但弱者没有叫停的余地。

比他强大的人想碾死他,从不看弱者的态度,只看自己的利益。

假如他和她,只是呼吸,就已经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呢?

那团不甘的怒火烧穿梦境,一路摧枯拉朽烧到这个现世。

不甘心步步退让,任人宰割。

更不甘心只有他一人被这种痛苦煎熬。

“……如果我随你一起去雒阳,能让你父皇做成一个明君吗?”

裴照野一边替她清理凌乱的案几,一边状似好奇地问。

骊珠眨了眨眼,似乎没料到他会主动提起去雒阳,即便这只是个假设。

骊珠刚想说肯定可以,然而回忆了一下前世。

裴照野还没权倾朝野的时候,她父皇已经离世,即便在世应该也不会听他的;至于沈负,更是一点点被他架空成傀儡,他压根就没想过辅佐这个小皇帝。

“这个我来办,”骊珠目光追随着他,“你负责想办法权倾朝野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