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3/5页)

她不用亲自动手,自有厨师团队的成员为她服务。

这碗汤里有大块龙虾肉,还漂浮着小粒南瓜,橙红色的汤汁看上去就很浓郁,入口的味道更是惊艳。

“好喝诶。”柳玥赞道,“我以为会很稠,但喝起来还是很清透,不过这种感觉又很饱满。”

“这个汤适合煮面。”

柳玥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等会下点面条进去,绝对好吃,这个汤汁肯定能被面条吸收进去。这个锅不要烫菜了,就留着今晚和明天煮面。”

即使不算奶茶锅,她还有另外八个锅呢,安排一个煮面专供锅,柳玥觉得很合理。

她又尝了从锅里捞出来的龙虾肉,新鲜澳龙吃起来很弹牙,大块肉也很有满足感。不过柳玥觉得,龙虾的香气已完全浸润在汤中,汤比肉更美味。

喝完汤,吃火锅的第一项流程就从打边炉开始。

很多外省人不理解,清水涮食材不是没味道吗?但广东人会说,吃得就是新鲜食材的本味,最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料理方式。

打边炉的蘸料就是生抽加上新鲜的葱姜辣椒调味,有厨师站在餐桌前,为她把控每道菜的最佳涮煮时间。

先是雪花牛肉,这盘肉中间还窝着一个刚打出来的鸡蛋。这颗蛋可不是下锅煮的,厨师把蛋液挤破,均匀裹在每片牛肉上,这样煮出来的肉会更嫩滑。

雪花牛肉带有很多油脂,下锅后,清水锅里就冒起了油花。柳玥看着在笊篱中快速变色的牛肉,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牛肉很容易煮老,带着点嫩粉色是它最好吃的状态。柳玥先是蘸了生抽,又蘸了沙茶酱,前者尝的是牛肉的鲜味,后者是最佳cp的调味口感,都好吃得不得了。

虽然牛不是在柳玥面前现杀的,但这盘肉从宰杀到上桌,应该不会超过四个小时。很多连锁店的牛肉,出品确实稳定,但没有那种新鲜饱满的口感。

太好吃了……接下来上场的脆皮鸡和猪杂都好吃,如果别人再问柳玥什么是“鸡有鸡味”,她就会指着碗里的肉说,吃一口这个就知道了。

走地鸡和养殖鸡的口感差异,是食材间的天堑,任何厨艺都弥补不了。这种鸡味用语言描述不出来,它就是一种很亲切,很朴实的鸡肉味道,绝不是干巴巴没灵魂的白肉味。

涮完清水,柳玥的视线又转向粥水。

清水锅要先下脂肪多的肉类,粥水锅却要把肉类留到最后,因为锅里已经有贝类海鲜打底,熬了四个小时的米浆更是莹润温和,十分鲜甜。

“这个锅只下海鲜。”柳玥说,“下肉的话,它会变浑浊的,海鲜粥就不好喝了。”

十个锅底的优越性在此刻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因为选择众多,一种锅配一种食材就显得理所当然。

有厨师在粥水锅里给她涮煮东星斑,另一位厨师则夹起鱼肉,放进了花胶鸡火锅,正方便柳玥一次品尝到食材的两种味道。

粥水煮出来的鱼肉是漂亮的粉白色,浓稠的米浆挂在鱼肉上,入口非常顺滑,柳玥甚至要担心它直接滑进嗓子里;

从花胶鸡锅底里捞出来的鱼肉,不用蘸酱料就已经非常美味了。鸡汤的味道并未抢走鱼肉的风头,两种食物香气在锅中交织,碰撞出绝妙的味蕾体验。

天哪,怎么会都这么好吃!这就是新鲜食材的力量吗?

这两个锅成为了柳玥涮海鲜指定锅,另一边,有厨师在煎锅上放了块牛油,准备给她做寿喜烧了。

煎锅里冒出滋滋的响声后,厨师加入大葱,进一步煎出香味。随后是加入白糖,加入酱汁,就可以在锅里煎肉了。

柳玥之前只吃过一锅煮的寿喜烧,现在她知道了,那种叫“寿喜锅”,也就是关东风的shabu shabu,而煎锅做法才是“寿喜烧”,也就是关西风的sukiyaki。

寿喜烧吃的和牛也很有讲究,并不是最出名的神户牛肉,而是鹿儿岛和牛。厨师还给她分享了一个冷知识,他说神户产的牛肉,都是把鹿儿岛的小牛崽买回去,在神户那边养大。

柳玥好奇追问这是真的吗,厨师说,这也是他从朋友那里听来的。

额……没事,就当个八卦听听得了。

不过日本的和牛确实很讲究,每只和牛都有血统认证,精细饲养,它们甚至还有全程实名登记,饲养员还要给牛调控情绪,给它们放音乐,做按摩,让脂肪沉积得更加均匀。

厨师:“和牛的入口即化,是靠脂肪熔点更低来做到的。日本黑毛和牛的脂肪熔点是28度,澳洲和牛熔点通常在35度以上,肯定要咀嚼才能尝出味道,在这方面就差了一大截,价格自然天差地别。”

原来如此!难怪很多餐厅卖的都是澳洲和牛,很少有见过日本和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