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我才不当忠仆呢!

当今皇帝的皇子们一个个成年出宫开府, 招揽门人,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野心。

在没有人挑拨的情况下,还能维持着兄友弟恭, 但有了曹嘉荣的刻意挑拨离间之后, 这些皇子们就忍不住互相争斗了起来。

毕竟自己顾全大局不去争, 不代表对手会顾全大局不争,落后一步便是步步落后,谁也不愿意自己为了顾全大局导致落得个任人鱼肉的下场。

渐渐的皇子们暗地里斗了起来, 随着争斗的增多,仇怨也就越结越结。

刚开始是为了争一口气,后来是为了利益之争,最后就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了。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谁输谁赢, 谁生谁死。

皇帝刚开始注意力放在各地叛军身上, 没注意自己的儿子们暗地里的斗争, 等他们斗到明面上来, 被他发现了的时候,已经无法遏制局势了。

皇帝顿时心惊不已,这些可都真是他的好儿子们啊,在国家危难之际,竟然还如此内斗!

皇帝开始将注意力从各地叛军身上转移到自己内斗的儿子们身上。

有了夺嫡之争的皇子们牵扯着皇帝的精力, 林柊就有了更多的发育时间。

这几年林柊也的确有心低调起来消化打下来的地盘, 暂时就安分了下来,声名远没有刚起义时那么大到引人瞩目。

朝廷自然而然就放松了一些对林柊的警惕。

其他造反势力, 有的已经被林柊给灭了, 有的满足于自己目前的地盘耽于享乐,无心征战, 有的被朝廷给摁了下去,有的像林柊一样在蛰伏苟发育……

一时间倒是显得没前几年那样纷争四起,天下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

但谁都知道,这只是风雨欲来之前的平静。

皇帝趁此机会处理自己内斗的儿子们,把这些拉帮结派站队他那些儿子们支持他们夺嫡的朝臣们一个个都收拾了,毕竟皇帝不会觉得是自己儿子有问题,只会觉得是儿子身边的人把他的儿子们带坏了。

事实上也的确是曹嘉荣安排皇子们的身边人挑唆他们夺嫡的,这些皇子们可以说是被身边人带坏的,但他们自己没有夺嫡之心,这点挑唆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皇帝下了狠手处置了那些掺和进夺嫡之争的朝臣们,又是一波抄家,这让京城的文武百官们各个都心有戚戚,对皇帝越发的离心了。

而远在京城之外的地方官,仗着天高皇帝远,又觉得皇帝日常发疯抄家,实在让官员们太没有安全感了,有种每天当官是在进行大逃杀一般。

于是这些地方官就琢磨着投靠哪个希望最大的明主。

林柊这个目前从无败绩,让朝廷忌惮不已的明主就出现在了这些投机之人的眼中,纷纷朝林柊伸来了橄榄枝。

林柊是一点儿也不喜欢这种墙头草的,觉得他们对君上没多少忠心,现在能背叛皇帝,以后就能背叛他。

而且这些官员多是贪官,一个个损公肥私贼溜,让林柊相当不喜。

但打天下和治天下不同,林柊很清楚自己目前最要紧的是问鼎天下,等天下打下来了,这些他看不惯的贪官污吏,自有收拾他们的时候。

林柊也牢牢记得司源教他的‘人尽其才’的道理。

就算是贪官,也有其该有的用处,如今正是缺人才的时候,就不必太拘小节了。

对于这些投靠之人,只要能给出令林柊满意的投名状,他都是来者不拒的。

虽然他对这些人不信任,但不妨碍他装出一副很信任他们的模样,算是千金买马骨了,做出这副假象之后,暗地里投靠他的官员就更多了。

林柊的势力范围也扩大了许多,好几座城池虽然他没有亲自率军去打下来,但因为那几座城的官员主动投靠了他,到时候他只需要兵临城下,自有人主动开门请王师入城。

不过为了暂时不引起朝廷的注意,林柊没有明面上统治这些城池,而是暗地里通过投靠他的那些官员们来治理这几座城池。

这几座城里的世家豪强哪里会察觉不到异样呢,他们这些地头蛇才是这些城池的真正管理者之一。

但察觉到异样的他们在知道城里的官员都投靠了林柊之后,一个个全都主动献上金银粮草表忠心:我们都是识时务者的俊杰,小小心意支持主公的大业,主公将来王师入城之后我等必定倒履相迎。

自此这几座城池就彻底落入了林柊的掌控之中。

林柊很高兴,派出自己麾下的内政人才前去治理那几座城池,当然明面上那几座城池还是属于朝廷统治的,不过也就剩一个名义了。

朝廷对这些事并非一无所知,毕竟投靠林柊的那些官员们,几乎个个背后都是有家族的,而家族里有在京城当京官的,自然能得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