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她不是谁的替代品。(第2/4页)
顾笙说她小时候的名字叫顾引弟,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祖辈父辈们的愿望,他们一心想要个弟弟。
顾笙长大后改掉了自己的名字,她说看过一本言情小说的女主人公叫顾笙,那个主人公从小到大都备受宠爱,几乎人人都喜欢她,所以她改名叫顾笙。
她和弟弟相差三岁,那是因为在她三岁前,都没有生出弟弟,生在农村的顾笙自然成为了不受待见的那一个,奶奶不喜欢她,甚至有一次将一根长长的缝衣针扎进她的手臂。
顾笙那天哭得很大声,大人将扎进肉里面半截的针取了出来,却没人责怪这是谁干的,也没人关心她疼不疼,只是用了一些烟灰给她止了止血。
没人疼爱她,注定了她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那一个。
一件天大的好事是,三岁那年,弟弟顾天昊出生了,这个名字说明了全家对他寄予厚望。
顾家所有的偏爱都给了弟弟,她不知道为什么要出生在这个世界,但是无论如何,她仍旧觉得她是父母的女儿,父母总归是要管她吃饭和读书的。
但是很快一件事改变了她所有的希望,那是她八岁时,父母出去劳工,要求她带好弟弟,那一天下着小雨,五岁的弟弟非要去小河边钓鱼,顾笙答应了。
结果,弟弟失足落水。村民发现时,顾笙全身湿透,她哭着说下水救弟弟,但弟弟没救上来。
弟弟死了,然而所有人却把责任推给了顾笙,父亲脾气暴躁,那晚将她绑起来吊打,用竹条打了一个晚上,直到伤痕累累,她被送进小诊所抢救,好在救了回来。
那是她人生最灰暗的时候,死里逃生后,即便她没有再遭受毒打,但所有人都在责怪她,母亲总说,如果不是她带弟弟去河边,弟弟就不会死,是她想要弟弟的命。
好在,一两年后,父母终于妥协了,他们没有再说是她的过错。
日子变得平常起来,只是母亲仍然时不时提起弟弟的名字,母亲没有责怪她,但好像有了精神病,絮叨不断,她总说,要是弟弟不死的话,也和你一样上了学,要是弟弟不死的话,也能像你一样得到鲜艳的奖状。
她的所有,几乎都被赋予了弟弟的影子,在母亲看来,她的人生应该是为弟弟而活。
终于考上了高中,顾笙大多数时间要住校,她回家也越来越少了,除了学费,她几乎不找家里要钱。她一日三餐多是咸菜,身材也极瘦弱。
即便很少回家,她也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生活,很快她就遭受到了霸凌,这源于一次早操不小心得罪了一位高年级女同学,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学校传开,好多人都说她小时候害死了弟弟,是她推弟弟下了水。
实际上,这些说法最初源于父母曾经对她的责骂,父母认为是她害死了弟弟,村民也以讹传讹,“认可”了这个说法。
不知道是谁,将她小时候的事添油加醋地传开了。
从此以后,欺负她的人越来越多,顾笙经常被人抓到学校的后山打,霸凌她的孩子们组成了一个小团体,逼迫她吃下泥巴,吃掉虫子。
顾笙高二就辍学了,她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市里,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她只能到一家发廊找了一份工作,就是外面说的“洗头妹”。
她庆幸可以凭自己的双手赚到钱,原以为她的人生会改变,但从到发廊工作的那天起,她才明白这才是一切罪恶的开始。
为了提高她们的收入,发廊老板会暗示她们提供一些隐形色.情服务,她也认识了几个和她差不多家庭条件的女孩,有些女孩为了生活,渐渐出卖了自己。
顾笙始终坚守自己的良心,在没有任何职业技能的情况下,她找不到好的工作,所以几年内辗转来辗转去换了两三家发廊。
情人发廊老板娘对她稍好一些,这也是她留下来长期干的主要原因。
时常被男客人骚扰只是生活里的常事,谁会来一家叫“情人发廊”的理发店真正洗个头,不就是朝她们这些女孩子身上揩点油。时间长了,她已经把被别人摸几下身子这件事,叫做家常便饭。
她的人生很灰暗,但是她只能认命。
有一次,她在公园散步时,忽然被一个写生的女孩叫住,说想给她画幅画,顾笙答应了她。
那幅画呈现在她眼前时,她惊呆了,她第一次发现,原来她自己竟那么美。客人口中的“美妞”、“漂亮妹”,那些称谓只是他们对她们调戏时的统一称呼,但这幅画上的美才是属于她自己的。
这也成为了她学画的动力,她通过报纸得知没有高考也可以去正规学校学习画画,于是很快用积攒下来的工资,报了成教大学的美术系,也顺利上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