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你们把我拷起来!”……(第2/4页)
那妇女犹豫了下,没直接回答。这时,一道浓浓的方言喊声,从妇女背后的土屋窗户传过来:“市类……么好银……么乱港……”
李疏梅没全听清,但大致意思明白了,叫她不要乱说话,市里来的没什么好人。窗户内很黑,她只隐隐约约看到有个男人的身影在动。
妇女二话不说,端起晾晒在竹架子上的一簸箕干豆角,往家门走去。
几个人面面相觑,曲青川问:“何队,村里为什么对市里人这么大偏见?”
何道勤叹道:“原因很复杂,我也很难说得上来,严格来讲,不仅仅是市里,应该说是外地人。这几年我知道的就那几件事,第一件事是市里来了几个专家,有证有照的,说是来村里高价收古董,当时啊村里确实给收走了一些古董,后来有人去县里请专家鉴定,才发现那些专家都是假的,他们都被骗了,那些古董啊等于是白菜价被骗走了。还有件事,是有家小姑娘去市里走亲,被人贩子拐了,这件案子到现在都没踪影。第三件事,就是农药中毒事件,两个孩子死了,激起了民愤。”
曲青川问:“你说的第二件事,到底是什么案子?”
“十二岁的女娃娃,和大人去市里走亲,被人偷走了,也不知道人去了哪,有人说这么小,也不该抓去生娃娃呀,那到底被什么人拐走做什么了?”
李疏梅心里一凛,十二岁,不就是个小孩子,什么人如此没有人性。
空气沉寂,这座美丽的村子在李疏梅眼里好像丁零了许多,风吹得她格外有些冷,半晌,曲青川才说:“这件案子确实没挂在市局,我回去了解一下。”
通常这种拐卖案,如果没出人命,大概率就在当地派出所存着。
马光平说:“要这么说,这次调查确实不好做,大家存在严重抵触心理,根本就不会配合我们。”
他语气低落,但却符合现实,硬着头皮上,估计也得不到什么好的反应。
大家站在风里面沉默了一会儿,这山村里的鸡鸣狗吠,老牛铜铃,还有浓浓方言的人语,都显得格外清晰,李疏梅心情有些复杂,但她依旧认定只要继续努力,总会有好的结果。
“这样吧,”曲青川说,“也不能干站着,我们挨家挨户问一问。”
曲队发话了,大家也没有踌躇,大部队又到了下一家,这家的老人正坐在门槛外的马凳上纳鞋,一听是市局的,立马拿起板凳回了家,掩了半扇门。
接下来的几家,依旧是这样爱理不理的态度,问到一个在操场上玩耍的七八岁孩子,那孩子大眼睛雪亮,对外地陌生人却显得很警惕,他回答道:“我不知道。”
待再问时,一个大人喊了他,小孩子拔腿就跑了,曲青川刚刚弯腰询问的姿态立即松掉了,就像快散了架,脸上的笑容也转瞬没了。
“村长家在哪?”马光平问何道勤。
“前面。”
几个人重拾信心上了村长家的门,村长正坐在堂屋内靠门口的木藤椅子里,屋内很暗,充盈着翻腾的白色烟雾。李疏梅不喜欢烟味,就站在门槛那没跨进去。
村长手里提着烟袋,正在抽旱烟。五十多岁的年纪,瘦瘦的个子,头发花了一半,腿脚看起来不太利索,抽了几口烟就猛地咳嗽,身体抖动得厉害。
一堆人站在门口,几乎把门堵住了,屋内本来就暗,这也把外面的光也全遮了。何道勤说明了来意,说是市局同志来了解情况。
马光平掏出一包烟来,一整包放在村长旁边放烟草的小桌上,还贴上去说了番热心话。
村长说:“烟你们带回去,我不抽纸烟,芹啊,给客人倒杯水。”虽然村长说的也是方言,但没那么重,比别的村民更能听懂。
李疏梅这才发现幽暗的屋里面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不知道是村长的女儿还是媳妇,正在收拾桌子,只是警惕地瞅着外乡人,并没有回应村长的话。
马光平忙说:“茶水就不必了,村长,就是有件事想和你了解下。”
“你们来村里做什么?想问什么事?来龙去脉你们得说清楚吧。”
曲青川看了马光平一眼,意思是他来,于是上前一步说:“老村长,和你说实话吧,市农药厂的技术专家罗向松被害了……”
“啪!”屋子里忽然传来一声响,所有人都朝里面望去,李疏梅察觉,是叫芹的女人手里的茶杯掉到了桌上,在昏暗的环境里,女人脸上的神情,她看得出,受到了惊吓。
村长的眼神暗淡了许多,他不急不慢地问:“你们怀疑是村里人杀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