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山里头有狼不知道?”……(第2/5页)
“他们怎么了?”
“掉河里了。”
“啊?”闫岷卿咽了咽道,“放心吧师父,我都照办。”
晚上八点,闫岷卿和同事小孙终于赶到了大坪村,这一路真不容易,路上全是泥浆,轮胎滑,车子差点陷进泥坑里出不来。
总算是见到了人,他把一箱泡面交给了曲青川,又叮嘱将两件大衣送给李疏梅和祁紫山。
“八点半,开个短会,就我们几个,一个都不许少。”闫岷卿下了命令,又吩咐说,“你们先吃点东西。”
闫岷卿的车就停在前面几米远,待他进了车子,马光平就道:“没热水,整这一箱泡面来,不知道怎么想的。得了,我把衣服送给他俩。”
马光平下车后,费江河问:“老曲,闫岷卿怎么过来了?”
曲青川道:“我也不知道。大晚上的开会,肯定有事呗。”
“就喜欢扯犊子,一天天的。”费江河揶揄。
“老费,现在在外面,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今晚无论他说什么,咱就听着。”
“嘿。”
不一会,马光平回来了,把两件大衣原封不动抱了回来,曲青川问:“怎么?是没见着人?”
马光平上车关上门说:“这两小子,屋子里暖着呢?享受着很高的待遇,还说晚上就住在村民家,让我们先回镇里。不过,也算有点良心吧,把衣服留给我们穿。晚上气温下降得太狠,来,老曲,你先披上,老费身体好,我和他轮换穿。”
他将一件衣服递给曲青川,自己又披了一件。
“你们穿吧,我不打紧。”费江河说道。
曲青川说:“既然他们有机会和村民多接触,那我们就做好辅助工作吧。”
不一会,闫岷卿过来了,他坐进了后排,后排就费江河一个人,他上车打了个寒噤,说:“想不到这里挺冷的,车上怎么不开个空调?”
马光平坐在主驾,回过头说:“闫支,油不多了,再说,你送的大衣挺厚的,不冷。”
这大衣是军绿大衣,里面有绒,确实很暖,马光平正得意时,闫岷卿冷下了脸:“是给你穿的?李疏梅他们呢?掉河里怎么样了?”
马光平只得又把下午的事情说了一遍,闫岷卿终于点头认可:“这就是我们刑警的精神,值得表扬。”
“对对,肯定值得表扬。”马光平笑着附和,曲青川也转着身子面对后排,只有费江河一个人望着车窗外漆黑的世界。马光平又道,“闫支也很幸苦,还亲自送衣服食物过来。”
“恭维的话就不要说了,”闫岷卿道,“知道我为什么要千里迢迢赶来这里吗?因为夏局很重视这个案子,是非常重视。我倒是想问问你们,你们还想拖多久,如果我不来,你们是不是打算在村里住个三年五载了?”
马光平刚刚的笑脸也没了,略带委屈说:“闫支,这里的情况很复杂,你可能不知道。”
“对,搞不定就说我不知道,我知道的不一定比你们少。”闫岷卿从厚皮衣里掏出一份叠着的报纸,打开后递给曲青川,“你们看看。”
车厢打了顶灯,马光平也凑到报纸前一起看,费江河终于扭过头来,瞥向了报纸。
闫岷卿趁他们看报纸时解释说:“去年报社记者对农药超标的事还进行过专访,当时磷含量超标也是记者查出来的,后来记者还对东阳农药厂原厂长王昊平做了采访,报纸上的内容并不详尽,你们可以翻翻论坛,当时王昊平在采访中夸大了罗向松在农药开发上的作用。他是厂长,项目和签字他负主要责任,但最后为什么大坪村的矛头却独独指向了罗向松呢?”
曲青川恍然大悟,从报纸里抬眼说:“王昊平想找人背锅?他……后来卖机器贴钱给村民,都是为了博取村民的同情,同时引咎辞职,也是为了逃责?他把自己甩得一干二净,而把锅丢给了罗向松?”
“你说的没错。”闫岷卿说,“之所以村民对罗向松存在这么大的仇恨,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王昊平的这种做法,如果他坚持原则,维护员工的利益,我敢说,大坪村根本就不可能对他抱有仇恨。”
“我明白闫支。”曲青川说,“所以你坚持彻查大坪村。”
闫岷卿正要点头时,费江河冷不丁地泼冷水:“这件事不代表村民有杀人动机。”
就像是一道好菜里混进不干净的东西,闫岷卿斜眼冷觑了他一眼,“那你说什么才是杀人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