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强烈的掌控欲。(第2/3页)
李疏梅始终含笑,这个故事不自觉让她忘记了内心的紧张。
“谢谢你紫山。”她笑着说,“将来有机会看看你那张照片。”
“好啊,以后有机会我托学校复印一张。”
很快,两人走到了审讯室门口,曲青川、费江河和马光平正在门口的栏杆旁讨论什么,人都齐了,曲青川就说:“那就开始吧。”
进门时,李疏梅的目光自然就落在问讯室里的郑奕身上,此时的郑奕和病房见过的人大为不同,他整理了头发,脸也干干净净,皮肤开始有了光泽,穿着一身白色卫衣,整个人都很清爽,散发一种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
不过他的眼角仍旧带着一丝病态,还有挥之不去的忧郁。也许是仅仅认识她,他忧郁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李疏梅微微移动,一直等她坐下,目光才慢慢定住。
李疏梅进屋后也在确认他的状态,他没有明显的紧张,两只手交织着平放在桌上,手指有型,骨节有些泛白,像是紧紧用力造成的,他可能在控制紧张的状态。
郑奕今年大三,年龄不大,严格来说,还是一个没有进入社会的大男孩,即便只是问讯阶段,他在这种环境下也是会紧张的。
一道微弱的金色流光快速在郑奕面庞上勾勒,勾勒他的典型特征。
颞线较宽,眉骨挺拔,上庭开阔,颧骨微凸,脸颊肌肉丰实。下颌棱线分明,如两道直插颌隆突的霜刀,颌结节和颌隆突之间呈现标准的正三角形,骨感美而刚毅。
论五官长相,郑奕在大学校园一定受女生欢迎,他英俊帅气,很有气质。
李疏梅想起祁紫山的话,在没有任何证据之前,不能做有罪推定,要对郑奕保持公平。
郑奕并非第一嫌疑人,他今天更多是作为人证来接受问讯,所以李疏梅更像是见到熟人般给对方打了一个招呼:“你好郑奕,很高兴又见面了。”
“你好李警官。”郑奕说罢轻轻舔了下唇,像是很久没说话而做出的习惯动作。
“那我们的交流正式开始吧。”李疏梅没说是“审讯”,也没说是“问讯”,她更想让郑奕意识到,他们今天传唤他的目的并非是调查他。
“好。”郑奕点了下头。
李疏梅说:“在医院,我也和你沟通了一回,但当时考虑你的病情,我们没有做更多沟通,今天希望你能全力配合我们的工作。首先能说说当初你为什么加入竹林社吗?还有其他六个人的加入过程?”
这是李疏梅设置的一个切入点,所有的一切都和竹林社息息相关,她期望郑奕能够放松紧张,同样放松警惕,配合她完成一次坦诚的交流。
“其实最初竹林社并不叫竹林社,原来叫国学社,我大一上学期就加入了国学社,当时应该加上我有十个人吧,我加入的时候,陶秋心比我早一个月加入。”
李疏梅记得,陶秋心是英语系大三的一名学习委员,成绩很优秀,当时和郑奕一样就读大一,她的个人爱好是象棋,围棋,加入国学社并不意外。
郑奕说:“我上大二的时候,国学社的大三大四学长学姐因为实习,都陆续退出了。当时的国学社社长也离开了学校。我顺利当上了国学社社长。国学社的人数也由原来的十个人变成了那时的七个人,为了提高社团影响力,我特意改名竹林社,也是寓意竹林七贤的意思。”
李疏梅问:“你很喜欢竹林七贤?我记得你的外号叫书夜,竹林七贤当中嵇康字叔夜,这之间有联系吗?”
在此之前,李疏梅对竹林七贤的故事仅仅停留在曾经的教科书上,不过这次查案,她大量阅读了竹林七贤有关的资料,她认为要真正了解这件案子,一定不能脱开竹林社本身,而竹林社和历史上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的某种渊源,或许能为案件带来侦破方向。
郑奕的目光产生微微的波动,目视着李疏梅,“李警官说得没错,我喜欢嵇康。竹林七贤象征着人文自由,相信很多年轻人都很喜欢。如果你了解他们,你一定也会喜欢。”
她认同郑奕的观点,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七个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在竹林之下饮酒欢歌,率性洒脱,不与主流社会为伍,向往自由。
这种洒脱不羁的风格确实迎合现在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
以嵇康为例,他因拒官而得罪大将军司马昭,后又被人陷害,被司马昭处死。
行刑当日,三千学生为他求情,他十分洒脱,在死前抚了一曲广陵散,这也成为了“广陵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