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雪顶听钟(四)(第2/3页)
——这是明白过来的。
“刚才那道剑光很厉害。”戚枫小声说。
——这是心里有数的。
“啊?上一届阆风使?原来上一届头名是上清宗的?”
——这是个傻的。
就连曲砚浓也饶有兴致地打量了英婸几眼。
方才隔着大半个云台听见英婸和公孙锦的对话,她知道这金丹女修是鸾谷出来的精英弟子。
这云台流光数不胜数,旁人看得眼花缭乱,但在曲砚浓的眼里却一清二楚:在场所有修士中,就数这个英婸实力最强,比那个公孙锦还要稍胜一筹。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鸾谷是正朔嫡传,但牧山也有立身之资,英婸来到牧山,自然会被牧山弟子排斥,这事她不该不知道。
但英婸还是留在牧山,想必在此盘桓的时间还不算短,因为她主动来夺八珍御馔,算是来抢牧山弟子的资源,必然会引发与牧山弟子的冲突,倘若只是短暂路过,英婸这种已经结丹的金丹修士没必要为了这几万铢清静钞结怨。
只有笃定自己要长时间停留,早晚会发生冲突,避也避不开,英婸才会主动争夺牧山的八珍御馔。
方才公孙锦对英婸提及的“岵里青”,叫曲砚浓有点好奇。
她对牧山的记忆不全,很明显是她当初为了应对道心劫留下后手时主动抹去的,反过来也能说明她留给自己的机缘与牧山、尤其是“谒清都”有关系。
凡是她没有印象的,曲砚浓都有意弄个明白。
思虑至此,这才有了方才顺手将春盘塞给祝灵犀的举动,曲砚浓打定主意要把这口锅扣在自家“小符神”的头上,就算英婸没有主动找过来,她也会带着祝灵犀到对方面前大摇大摆地晃两圈。
——以刚才英婸和公孙锦寥寥几句对话的内容来看,她们分明是需要实力强劲的同脉弟子的,而且在“岵里青”中还分了鸾谷、牧山两派。
有什么比虎口夺食更能证明第三人的实力?
起码英婸已经信了。
“祝师妹,实不相瞒,我有一事相求。”英婸再无犹疑,和盘托出,“你可知道牧山阁的‘谒清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祝灵犀余光瞥向曲砚浓。
“不甚了解,请师姐教我。”来到牧山阁之前,她根本没听说过这个习俗。
——难道这就是曲仙君故意让她顶替的目的?
“这事说来话长。”英婸叹口气,“在仙门典籍里,‘清都’二字多指得道朝圣之所,也代指我们仙修真正超脱至圣后的玄妙之境,‘谒清都’顾名思义,是你我凡夫俗子有向道之心,拜谒至圣。”
“除却夏枕玉祖师,上清宗万年来共有十四位化神祖师,均已坐化。后人为纪念祖师,塑成神塑,年年祭拜,又敬祖师道法高深,便把这拜谒神塑的仪式取名,叫做‘谒清都’。”
“谒清都”这名字听起来高深莫测,实际上就是个祭祖扫墓的活动。
“为免冒犯,每位祖师都只有一尊神塑,传承千万载,已是上清宗溯源寻本的象征。”英婸说到这里,露出些苦笑。
祝灵犀神情板正,听得极认真,见英婸骤然停在这里,犹自茫然,不明白这突然停顿的用意——上古嫡传,风俗传世,所以呢?
曲砚浓却听明白了。
拜祭神塑的风俗在何处,神塑自然也在何处。
鸾谷正朔嫡传,向来在上清宗诸脉中执牛耳,外人说起上清宗的山门,也一定意指鸾谷,然而所谓正朔嫡传,必是根底最正统、最能追溯本源的一支,如此方能在道义上让人心服口服。
可作为上清宗溯源寻本象征的“谒清都”,却是牧山阁特有的风俗,作为鸾谷嫡传弟子的祝灵犀从前甚至没听说过。
这么说来,鸾谷这个“正朔嫡传”,好像也没有那么理直气壮啊?
难怪英婸要苦笑。
超级大宗门有超级大宗门的苦恼,家大业大自然有明争暗斗,牧山占着祖师神塑这个大杀器,能培养出公孙锦这样能和英婸争锋的优秀弟子,这云台上的弟子又都不弱,可见不是一枝独放,那牧山肯定会有争一争的心思。
见祝灵犀没接到翎子,英婸只好挑明,“近年来牧山心思浮动,宗门早就知道,因此也派出弟子来谒清都,我就是其中之一。”
祝灵犀只是没接触过这些明争暗斗,听英婸这么一说,立刻明白过来,恍然中带着点讶异。
“原来如此。”她慢慢地说,“我竟从来不知还有这样的事。”
英婸见她明白了,松了口气,毕竟是修持道心的上清宗,说起自家的勾心斗角、人心幽微,总归是很尴尬。
好在祝灵犀明白得很快,英婸不必多解释,“总之,宗门特意设了一支名为‘岵里青’的队伍,擢选精英弟子,常驻牧山,日常巡山,护卫祖师神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