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路一旦走错了,每多走一步都是挨揍的理由(第2/3页)
他对银行说,只有如此,这个产业才有未来,所以他需要一笔钱收掉这些钢铁厂。
摩根认为这个时候收钢铁厂最便宜,因为所有人都亏损,很多人没有什么预期了。
这个时候并购,去说什么5倍10倍的溢价不可能的,能给你保持个净资产,打个折给你钱,让你出局就阿弥陀佛了。
所以这位摩根说服了阿美莉卡银行业给他了一笔钱,让他开始了非常磅礴的一次产业大整合,吞并了全美808家钢铁厂中的785家中小型钢铁厂。
他的吞并的方式,非常简单。
他直接对这些钢铁厂的老板说,‘你有多少产能?资产多少?还剩多少残值?拿来换钱。
要现金的,我立刻给你,残值打六折。
但也可以换股,我准备将你们全部合并成一家超级大的钢铁公司,你值20万美刀,我换价值20万元的股票给你。也可以一半现金,一般股票。’
当时,很多钢铁公司的老板都觉得这个摩根就是个神经病!
产业都快玩完了,他还买,于是大家高高兴兴的完成了交易。
换股的有,换钱的也有。
但也有头脑清醒的,比如阿美莉卡中部有一家钢铁公司非常牛掰,他跟摩根说,‘我就要跟你硬刚!你买我不卖’。
因为他看清楚了,只要熬过这个整合期,行业就会盈利。
后来摩根就把他门口铁路公司给买断了,然后限期让这家公司的老板把股权全部教出来。
他说,‘你要是不卖给我,不好意思,这条铁路停运了。你的矿石运不进来,钢铁拉不出去,你就等死吧!’
最后这家钢厂也只能卖,而且还是四折卖的,因为摩根说,你让我不高兴,我的情绪价值也是值钱的。
这也起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于是,他用各种方式把全国的钢铁产业全部整编到一起,买完了之后,成就了阿美钢铁公司。
这家公司控制了阿美莉卡钢铁产业90%的产能,整个北美绝大多数的钢铁市场供养了他这一家钢铁公司。
于是,他的规模经济效应开始了凸显。
而这个时候他对矿山的采购,那就是垄断性采购。
他对矿山说,‘你卖不卖给我?就按这个价走!给不出这个价,那我不考虑你了,我去买另一家,但你就等死吧,因为全美90%量跟你无缘了。你放心,我也不是暴力垄断,什么100%的利润我不要,我就回归到我正常10%的利润,大家都有钱赚。’
矿山听了之后,也只能乖乖的投降,不卖它就只有死。
不过这个地方必须提一嘴,摩根还掌握着全美的铁路,矿山不卖给它,它的矿石根本运不出去。”
听到这里,三女都是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生意做到这个地步……
确实是霸气侧漏。
“其实,在我看来,垄断是最节约社会资源的方式,每个行业最终都会走向垄断。先不说垄断到底好不好的。
‘降本增效’加上‘去除无效产能’,把产能集中在生产效率更高的优势工厂里,摩根就这么两个动作,让阿美钢铁公司成为了当时全美最赚钱的公司。
喏!靠着这种谈判和换股方式,摩根从银行借到的钱,根本没花完,一半都不到。
于是,这部分资金变成了他的运营资金,快速的周转了起来。
很快,他把阿美莉卡的银行的贷款给还完了。
说到这里,你们发现了没有,摩根相当于空手套白狼获得了全美的钢铁集团,他自己一分钱都没花。
而与此同时,摩根的做法又带动了一批人都在干这个事,很多人都在学他。
比如说,洛克菲勒整合了4家阿美莉卡国内的石油公司组建托拉斯,成为了美孚石油。
1880年每日1500~2000桶生产能力的工厂成本是每加仑2.5美分。
美孚通过将产量集中于少数工厂,到1885年的时候,上面的规模炼油厂可保持每日5000~6000桶木产量,而它的成本降到了1.5美分,这就是产业整合的效果。
而杜兰特推动200多家汽车厂商合并成为通用汽车,与福特共掌了全美100多年的汽车秩序。”
说到这里,卿云笑了,“这就是为什么我明知道电脑整机行业此时是红海一片,我依然会进入的三大原因之一。
当一个产业产能过剩进入到整合期的时候,你有没有空间?
其实是有的。
规模就是空间。
怎么想办法把行业内50家公司给组在一起,这就是巨大的空间。
靠一个单一工厂已经是无法降本到极限了,只能调整结构效率。
结构效率就是50家公司合在一起,然后斩掉一半的成本,剩下的全部都是满编的生产量。
供不应求,那个工厂肯定赚钱,是不是?